網頁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南非簡介(Introduction to South Africa)-2014


南非 South Africa
正式國名
南非共和國,Republiek van Suid-Afrika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首都
行政首都:普勒托利亞
司法首都:布隆泉
立法首都:開普敦
領土
1,219,912平方公里
政治體制
總統制
行政區域
1.夸祖魯-納塔爾省(KwaZulu-Natal Province)-彼得馬里茲堡(Pietermaritzburg)
2.哥亭省(Gauteng Province)-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
3.東開普省(Eastern Cape Province)-比邱(Bisho/King Williams Town)
4.林波波省(Limpopo Province)-波羅克瓦尼(Polokwane)
5.西開普省(Western Cape Province)-開普敦(Cape Town)
6.西北省(North West Province)-梅富金(Mafeking/Mmabatho)
7.普馬蘭加省(Mpumalanga Province)-內爾斯普雷特(Nelspruit)
8.自由邦省(Free State Province)-布隆泉(Bloemfontein)
9.北開普省(Northern Cape Province)-金伯利(Kimberley)
語言
原本南非只有兩種官方語言:英語和以荷蘭話到非洲後的變體,現在又增加了九種當地土語,最普遍使用的還是荷蘭語。不過從兩種官方語言由兩種擴充到11種,使得荷裔非人擔心他們的語言有生存危機,不過荷蘭語仍被允許在電視、廣播節目和道路標示等媒體維持9.1%的出現比率。
一些宣傳單、表格、時刻表還是用英文和兩種文字印刷,路標則在兩種文字中選一。大部份的荷裔人可以說流利的英文,但這種現象到了鄉間小鎮或是在老一輩的人之間就不同了。總之,在城市裏的黑人很少有人不會說六種語言,而白人通常只說兩種話。
在黑人居住的鄉鎮中,不同的語言彼此互通,純粹性就逐漸消失了。大部份這些鄉鎮中所講的話不外交雜著魯祖(Zulu)、荷撒(Xhosa)、索索(Sotho)三族的語言。儘管這種語言交雜溝通快速發展的情況,使得堅持語言純粹性者深感不幸。很有可能將來會因此發展出一種被大眾正式認同的混合語。無論如何,黑人們的絕佳語言創造天份是毋庸置疑的。
南非英語
英語在非洲已經有了一些演變。許多字的意義轉變了,還多了相關的新字,又因受到荷蘭語文的影響,連腔調也有所不同。就文法和拼字,多側重英式英文的使用,但在口語上用美國話來表達已經愈來愈普遍了。
荷裔南非話
雖然說荷裔南非話被視為與早期殖民者的波耳人(Boer)的族群認同有關,它還是許多有色人種所說的第一語言。更諷刺的是,在多色人種雜居的開普省,這個語言可能是最先普遍被使用的,還藉著奶媽和僕人傳給了其他白人。約有550萬人口說這個語言,其中一半左右是荷裔非人,另一半則是有色人種。
荷裔南非話發展自17世紀的高地荷蘭(High Dutch),摒除了複雜的文法,又引用法文、英文和非洲土話的字彙,甚至摻入了亞洲的語言(歸功於來自東亞的奴隸)。這麼豐富而強勢的語言卻一直到1925年才正式成為南非的官方語言之一,之前還只被視為一種荷蘭方言。荷裔南非話原則上是一種拼音式的語言,強調喉音以及日耳曼語系中捲舌音"r"的特色。
宗教
大部份的南非人是基督徒,但基督徒當中則是教派林立,從4000種的非洲當地教派,到荷蘭改革教派(Dutch Reformed Churches)分裂出來的種族主義者支派。當地的教派為黑人所隸屬,獨立於主流教派,他們主要是衍生自是早期從衛理公會派(Methodist Mission)所分裂的依索比亞支系(Ethiopian Line),或是晚期源於美國聖靈誕生派(Pentecostal Misssion)的錫安支系(Zionist Line)。錫安基督教會是國境內最大的教派,信徒身上帶著綠色襯底的銀色星星,每年感恩節總有數萬人集聚在北川斯華省桑尼(Tzaneen)附近的教會總部。
荷蘭改革教派涵括最少三個主要的團體,都是保守派。英國教派也是頗具代表性的,由於圖圖主教(Archbishop Desmond Tutu)使它具有崇高的形象。這裏的印度人口中70%是信奉印度教,另外20%信仰回教。
少數的黑人有自己的傳統宗教,信奉的方式依族群而異,有的祟拜神祇,然而更多人則重視祖靈祟拜,因此巫術在他們的信仰和儀式中扮演了重要的部份。
人種
54,002,000(2014)2011年統計非洲黑人約占 79.2%,白種人 8.9%,有色人種(如異族婚配的)8.9%,印度裔與雅洲人約2.5%, 以及其他不明或未分類的占 0.5%。其中60%的白人是荷蘭人後裔,其他的白人多為英國人後裔。
大部份的有色人口住在北部和西開普省(West Cape)。印度裔的南非人則多居住在夸祖魯(KwaZulu)/那塔爾省(Natal)。川斯華省和橘自由邦(Orange Free State)是荷裔非人居住的心臟地帶,英國人後裔則聚居於夸祖魯/那塔爾省和西部、東部開普省。有些地方對於不同人種具有歷史上和傳統上的重要性,但經由屬地(Homelands)政策後,你會發現所有的黑人族群和部落散佈在南非的各個區域。
在原有的屬地區外所遇見的黑人絕大部份是祖魯族(Zulu)、荷撒族(Xhosa)與索羅族(Sotho)人。屬地系統當初是依照白人的意願所建立,為讓黑人族群擁有或被分配到屬於他們的區劃土地;即使現在不再有政治意義或文化區隔的指標作用,然而還是可以看出各個屬地目前所居住的是那些個主要族群的人。
貨幣
蘭德(ZAR)
Flag Counter

歷史
南非為世界村的"族群融合"提供了一部活生生的教材。1994年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終於結束了白人專政,開啟今日全民平等的新南非時代。然而在追求自由、平等、富裕的光環背後,南非卻曾經歷近一個世紀種族隔離歧視的辛酸,甚至激起了世界各國的同情和注目。
黑色非洲的白人政權-南非聯邦
曾有「黑色大陸」之稱的非洲,並沒有逃過歐洲列強自十八世紀開始的殖民潮。非洲最肥沃的土地-南非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先到的荷蘭人落地生根後被稱為波耳人(Boer)1902年英國人也想來爭奪這片土地,兩國間爆發了波耳戰爭(AngloBoer War),雖然波耳共和國大敗,但是為了經濟上的共同利益,英國人承認波耳政府的代表性,並以投票權來規範白人與非白人(NonWhites)的參政權,明文規定只有白人得經選舉進入國會;開普敦省(Cape)是唯一讓非白人擁有政治權的地區,雖是如此,僅有有錢人才有投票權,非白人只佔投票人口的15%
南非聯邦(Union of South Africa)19105月成立,南非黨(SAP)的波塔(Louis Botha)獲任第一任總理。英語和荷蘭語定為兩種正式的官方語言,在族群對立的現實環境中,代表不同族群的各個黨派紛紛成立,展開了政權與種族利益的糾葛、纏鬥,造成南非聯邦政局往後的終日紛擾不休。
種族隔離與族群的衝突
南非黨基本上主張種族平等,屬於荷蘭人後裔的南非白人(正式稱為Afrikaner)則極端堅持維護其族群特權及白人優勢,他們組成了國家黨(NP)。國家黨在1948年的選舉取得政權後,更大力施行種族隔離政策-內容包括:禁止不同膚色者通婚,異族性交違法,個人申訴案件依種族設不同部門分類處理;另一方面,又立法區隔開各種族的居住地點,迫使黑人須終身攜帶身份證才能通行特區,乃至公共設施如海灘、公共汽車、公廁、學校或公園內的椅子,都一併按人種分隔。可悲的是,連宗教信仰的神聖性都難逃依種族區別。
另一波大規模的區域性種族隔離在1978年開始,執政者推行黑人屬地(Homelands)政策,名義上是讓特定的黑人部落擁有自給、自足和自治的傳統土地,實際上這些規劃出來佔全國13%的土地,只是無法生產食糧的不毛之地,卻要被迫容納全國75%的人口;而黑人區內的領袖都是享有既得利益的政治傀儡罷了。
數百萬的黑人,尤其是老弱婦孺們,就此被迫從原來居住的土地,遷往那些搭建極為簡陋的難民營式房屋,而有工作能力的年青人則必須獨自回到城市中工作—他們的家庭就因此被拆散了。
黑人自覺
1923年,代表南非黑人的民主組織以非洲國協(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ANC)正名,1949年首度行動,倡議以罷工和抗議遊行的方式對政治權力的不公平採取公開反抗。抗議行動間持續了整個50年代,暴力性的衝突自然是免不了; 尤其在1955年,在一大規模組織聚會中,他們草擬了自由憲章(Freedom Charter),揭櫫非洲國協所致力追求之非種族隔離的民主新南非。
19603月,白人警察開槍射殺示威遊行者,這事件讓國際社會開始透視南非白人政權的本質。之後,曼德拉領導ANC進行地下組織活動,卻於1963年不幸被補,並判刑終身監禁。
轉機到改革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殖民政策和白人的帝國沙文主義曾經令英、法、比、荷蘭、葡萄牙等歐洲國家深陷不可自拔,而納粹德國更是把種族優越感發揮到人性的極惡之至,南非的白人極端份子亦受其影響。隨著大戰結束,這些古老帝國終於收拾其偏執心態,逐漸打道回老家了。
「南非的心靈」一書作者史巴克(Allister Sparkes)即指出:「 白人的南非顯然與時代逆向而行;非洲白人在這片土地已經定居到第十代,他們的確是無”家”可回了。」
1966年到1980年之間,殖民勢力一一自非洲撤退,南非終於成為非洲最後一個白人統治的國家。此外,世界各地的輿論逐漸轉向反對這個白人政權的種族隔離政策,來自西方國家的各種制裁也與日俱增。ANC則受到來自各地非洲黑人政府的直接援助;年輕一代的黑人更願為了反對隔離政策,而投身革命抗爭的行列。
南非真的不一樣了
1990年,克拉克 (FW de Klerk) 接任總理後,隨即著手改革政治結構,廢除了歧視性的法律,讓黑人政團合法化,並且釋放已被拘囚了27年的曼德拉。克拉克掌握契機,他為改革政策提出付諸公民投票的主張,獲得近七成的白人選民支持。
經歷了三百五十年的統治,絕大多數的白人終於接受了這個事實-他們無法再拒絕與有色人種同享平等的政權以及人權。
邁向民主政治的新南非
1994年的427日淩晨,伴隨新的國歌—天佑南非(God Bless Africa),南非升起了新的彩虹國旗,而這曾經是首被禁唱的歌。全民投票在舉世矚目之下終於順利完成。ANC贏得了62.7%的選票,畢生致力於終結南非白人政府種族隔離的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白人的國家黨仍贏得20.4%的選票,確保住內閣代表權,克拉克則成為南非副總統。
過去的歷史讓這個國家百廢待舉,但今日的南非卻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樂觀奔放,享受自由喜悅的黑人正努力朝向未來邁進。黑人所領導的政權並未將白人視為敵人。白人的心理自然是鬆了一口氣,他們已經忍受長達三個世紀之久的族群焦慮,一旦被迫面對這個事實,卻發現他們的權利根本沒有什麼改變。
1994 年之前,南非的經濟實體主要還是由過去的白人政府所架構的,黑人曾參與的相當有限。所以新政府還是不遺餘力地安撫白人同胞們,以求維持國內經濟的穩定發展。199612月,南非總統曼德拉簽署新憲法,為今後建立種族平等的新型國家體制奠定了法律基礎。以往
南非於2010年舉辦了第一次由非洲國家舉行世界杯足球賽,不過南非尚未辦過奧運與萬國博覽會。目前共有11位諾貝爾獎得主。
地理環境
南非占地廣大,位於非洲最南端,北與納米比亞(Namibia)、波士瓦那(Botswana)、辛巴威(Zimbabwe)相鄰,東北部有莫三比克(Mozambique)、史瓦濟蘭(Swaziland),東南則與賴索托(Lesotho),南到Agulhas角,西臨大西洋,東與南濱印度洋,占地約122萬平方公里。
南非擁有相當遼闊的國土,自北邊的粼普普河(Limpopo River)到南端的開普角(Cape Agulhs)長達約2000公里,由西邊的諾羅斯港(Port Nolloth)到東方的德班市(Durban)則綿長約1500公里。
大致上南非可以分成三大地形區:廣大的內陸高原(The Highveld),大斷層地形(Great Escarpment) 加上邊緣的克拉哈里盆地(The Kalahari Basin),以及狹長的海岸平原(The Lowveld)
1994年,南非在大選後有了新的地理區,原本的4個省(開普敦省、川斯華省、橘自由邦和那塔爾省)被重劃為9個省份—哥亭(Gauten)、北川斯華(North Transvaal)、東川斯華、橘自由邦( Orange Free State)、夸祖魯/那塔(Kwazulu/Natal)、西北(NorthWest)、北開普(Northern Cape)、東開普和西開普,大致上是依照原來的區域和名稱。
以往因隔離政策所區隔出的黑人屬地不再作為政治實體,但旅客在越過這些舊有屬地邊境時,還是會感受到它們在歷史上和經濟上的獨特價值。過去被認為獨立的川斯凱(Transkei)、西斯凱(Ciskei)已經併入東開普省;小型的自治屬地如利波瓦(Lebowa)、夸祖魯(KwaZulu)、侉侉(QwaQwa)等皆併入鄰近省份。
約翰尼斯堡的首都身份終於得到確認(以往南非有三個不同功能的首都),所在區為哥亭省,為南非最大、最富裕也是地位最重要的城市。至於國會目前仍設在開普敦市(Cape Town)
氣候
南非擁有相當遼闊的國土,自北邊的粼普普河(Limpopo River)到南端的開普角(Cape Agulhs)長達約2000公里,由西邊的諾羅斯港(Port Nolloth)到東方的德班市(Durban)則綿長約1500公里。因南迴歸線貫穿南方,氣候大部份是乾燥而多陽光的,與澳洲頗相類似—開普敦和澳洲的雪梨(Sydney)同緯度,約堡又和布里斯班(Brisbane)同緯度。不過,地形和環繞四周的海洋對南非候的影響遠甚於緯度因素。
約翰尼斯堡雖然離熱帶氣候區不遠,但因地形海拔高1700公尺以及與海洋的距離,發揮了調節氣候的功能,與遠在其南方1500公里處的開普敦市相比,平均氣溫只略高攝氏一度呢!又德班與諾羅斯港的緯度雖然相當,因為大西洋往北方的班吉拉(Bengula)洋流造成西岸的低溫首有限的雨量,前者的溫度卻較後者平均溫暖攝氏六度,降雨量可達16(1000釐米)
南非氣候多樣。西部沿海乾燥無雨。東部屬副熱帶濕潤氣候,植被繁茂,德班1月月平均降雨量為280毫米,3月為13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101毫米。西南部屬地中海型氣候,開普敦年平均降雨量為510毫米,7月日平均最低氣溫攝氏7度,1-2月平均最高氣溫攝氏26度。更北部的沙漠地區年降雨量則不足30毫米。
十大城市
1.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
2.開普敦(Cape Town)
3.德班(Durban)
4.普勒多里亞(Pretoria)
5.伊莉莎白港(Port Elizabeth)
6.布隆泉(Bloemfontein)
7.東倫敦(East London)
8.凡德比波克(Vanderbijlpark)
9.彼得馬里茲堡(Pietermaritzburg)
10.托霍揚都(Thohoyandou)
節慶
公訂的例假日經過1994年大選後產生了極大的變動。例如原來為紀念祖魯族人大屠殺的許願日(the Day of the Vow),已經改成和解日(the Day of the Reconciliation);紀念1976年的黑人學生抗議遊行而遭警察開槍射殺的學生日 (Soweto Day),原本不受政府重視,現在終於正式訂為青年節 (Youth Day)。其他的公訂例假日大致如下:
新年(New Year’s Day) 11
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 321
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 (彈性變動)
家庭日(Family Day) 417
憲政紀念日(Constitution Day) 427
勞工節(Worker’s Day) 51
婦女節(Women’s Day) 89
傳承紀念日(Heritage Day) 924
和解日(Day of Reconciliation) 1216
聖誕節 122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