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陸基神盾(Aegis Ashore)-2024

 

image source:日本防衛白皮書2021年版

陸基神盾(Aegis Ashore),又稱岸基神盾,是將美國海軍神盾戰鬥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發展成可在陸地上部署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BMD)。岸基神盾主要由Lockheed Martin公司開發,並由雷達、發射器、指揮控制系統等組成,可探測、追蹤和攔截來襲的彈道飛彈,未來可能發展出進一步具備攔截極音速巡弋飛彈的能力。

陸基神盾優點:

  • 重點部署: 不受艦艇行動範圍的限制,可根據需要部署在關鍵地點。

  • 運作成本低: 與神盾艦相比,陸基神盾的運作成本較低,且不受海上惡劣天氣的影響雷達的訊號接收。

  • 攔截能力強: 陸基神盾可使用更大型的雷達和發射器,因此攔截能力更強。

陸基神盾缺點:

  • 固定位置與目標: 陸基神盾由於陸面位置是固定目標,容易遭到敵方攻擊,本身也需搭配自身的防衛系統,而且陸面基地土地取得不易

  • 建設成本高: 陸基神盾的建設成本高昂,需要專門的基礎建設。

Flag Counter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國際標準舞(dance sport/dancesport)-2024

 






國際標準舞(dance sport/dancesport),也稱育舞蹈或運動舞蹈是一種優雅且技巧性高的舞蹈,並搭配不同的舞步選定特定音樂或舞曲,通常在舞會、比賽和社交場合中表演,是一種在社交舞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競技性舞蹈比賽。目前世界依據國際與美國風格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 國際標準舞(International Standard)

  • 拉丁美洲舞(International Latin)

  • 美式流暢舞(American Smooth)

  • 美式節奏舞(American Rhythm)


國際標準舞包括兩大類:標準舞(摩登舞)和拉丁美洲舞。

以下是一些關於國標舞的資訊:

  1. 國際標準舞(摩登舞):標準舞包括華爾滋、探戈、狐步、快步舞和維也納華爾滋(俗稱快三步)等五種舞科。這些舞蹈強調舞者的姿勢、技巧和流暢的動作。

  2. 拉丁美洲舞:拉丁美洲舞分為森巴、恰恰恰、倫巴、鬥牛舞和捷舞等五種舞科。這些舞蹈節奏明快,充滿激情,強調舞者的動感和表現力。


在美國,除了國際舞之外,還有美式舞,分別稱作美式流暢舞和美式節奏舞,稱為美式風格,流暢舞和節奏舞由以下幾種舞組成:

  • 流暢舞:華爾茲(Waltz)、探戈(Tango)、狐步(Foxtrot)、維也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

  • 節奏舞:恰恰恰(Cha Cha Cha)、倫巴(Rumba)、搖擺(Swing)、曼波(Mambo)、泊萊羅(Bolero)

儘管美式舞和國際舞有很多名字雷同的舞蹈,但是實際動作、節奏、速度、技術,以及比賽著裝,都有很大不同。

Flag Counter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美系神盾艦(US Aegis System Warships)-2024

 

image source: Internet


美國海軍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從遭遇與應付日本神風特攻隊的經驗,當時以艦載機與艦砲組成多重防空網來保護艦隊,特別是航空母艦與主力艦的安全。然而,隨著德國在二戰末期開始使用反艦飛彈之後,艦砲已經無法滿足未來艦隊防空需要,因此必須發展新的艦隊飛彈防空系統。

1950年代,美國海軍開始佈署艦上防空飛彈系統:通稱為「3-T」系統的護島神(Talos)、韃靼(Tartar)與㹴犬(Terrier)飛彈。1960年代展開下一代艦用防空系統「颱風」(Typhon)的研發工作。早期的防空飛彈系統一次能夠對付的空中目標有限,這個數目與艦上的導引雷達數量有密切關聯,颱風系統採用電子掃描雷達天線技術,期望以新的技術提升可以同時接戰的目標數量。不過颱風系統的技術風險太高,加上預算的問題,發展計劃在評估計算後被取消開發

由於預期1980年代的蘇聯反航艦戰術是以飽和飛彈攻擊為基礎,傳統機械式旋轉雷達有限的資訊獲得速率及多重目標追蹤能力太低難以滿足此需求,因而發展神盾戰鬥系統。世界第一艘神盾艦為泰康德洛加號(CG-47),神盾戰鬥系統在艦體上裝設4面平面雷達天線,每個天線分別可涵蓋以艦橋(上層結構)為中心45度角的扇形範圍。艦用的陣列雷達SPY-1有超過4,000個發射元件,可發射多道不同的雷達波束以偵測目標。遭偵測到的目標則依事先預定的準則評估其威脅程度及接戰順序,並可選擇由艦上電腦自動接戰或由戰管人員控制。而自泰康德洛加級聖哈辛托(CG-56)起,安裝SQQ-89(V)3 整合反潛套件,該套件結合SQS-53B艦首聲納、SQR-19拖曳陣列聲納即Mk 116 Mod 6射控系統。而在之後的船艦中,改採重量較輕且電磁波特性較好的SPY-1B陣列雷達,並以UKK-43BUYK-44電腦取代原先的UYK-7/20電腦。

武裝方面,由於美國海軍的航艦打擊群的遠程防空防禦主要以艦上艦載戰鬥機為主力,中程距離的目標則主要由神盾艦的SM-2 MR中程標準二型飛彈負責,短程則有個作戰艦艇上裝配的CIWS(Close-In Weapon System)負責。不同於1980年代前需由雷達全程導引的飛彈,標準二型只需在飛行終段由照明雷達進行引導即可,而飛行前段和中段則可由自動駕駛儀來控制飛行方向至預設攔截點。照明系統採用4Mk 80照明雷達供飛彈和系統使用,透過分時(time sharing)工作可同時導引12枚發射飛彈接戰。艦砲為Mk 45 127公釐砲,可對23公里範圍的水面或陸上目標砲擊,然而因其Mk 86火炮射控系統(gun fire control systemGFCS)未配置能有效攻擊空中目標的SPG-60 照明雷達,並沒有防空能力。近距離反制部分,則是由艦上的電子反制措施和Mk 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負責。

由於神盾巡洋艦的成功,1980年代北約國家開始簽訂發展北約防空艦(NFR-90(NATO Frigate Replacement for 90s))計畫,加入此計畫的有美國、英國、荷蘭、義大利、西德、法國、加拿大等七個北約國家,但最後由於各國的需求不盡相同,需防衛的陸海空域也大不相同,因此後來北約防空艦演變成數個不同的發展集團與方向,最後演變成美系與歐系神盾艦,後來更進一步推廣到東亞的日韓、南太平洋的澳洲與北歐的挪威,之後也將擴及加拿大(艦體載台為英國26級,戰系武裝則可能採用美系)以及台灣。歐系主要以英法義的地平線系列(英國的45級驅逐艦雖然後來獨立發展,但除了雷達與戰系不同,飛彈還是使用法義的Aster 15/30)與德荷西的三國級巡防艦(使用標準飛彈系列,丹麥也使用此型系統與雷達,但艦體大小不同)兩大集團,而西班牙則自台灣的忠義計畫結束後,繼續開發成美系的巴贊級小神盾艦。而隨著標準式防空飛彈與電子技術的不斷演進,美國和日本更進一步開發SM-3SM-6 SAM,將神盾艦發展成可以攔截彈道飛彈與極音速巡弋飛彈的海上載台,不過早期型的神盾艦沒經過改裝並不具備彈道飛彈防禦能力(SM-3)與極音速巡弋飛彈(SM-6)的攔截能力。而日本後來也有部署陸基神盾系統的計畫,但由於陸上的系統發展牽扯問題較多,需徵收大量陸地土地,尚需整合陸基的愛國者飛彈等、不過最後決定將日本神盾防空艦進一步由8艘擴大到10艘,這樣子做不僅可以增加海上的防衛圈面積,更進一步彌補陸上防空空域的不足,因為海上艦艇可以移動的範圍遠大於陸地上的防空載台,等於進一步擴大日本的飛彈防禦區域,並可透過C4ISTAR(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s、Computers、Intelligence、Surveillance、Target Acquisition、Reconnaissance)系統連結至友軍與盟軍的陸海空甚至太空系統與載台,達成完整的陸海空一體化攻擊與防禦雲端網路作戰系統。而隨著新一代的作戰飛機與無人機與反艦、巡弋與彈道飛彈的能力越來越強大。 現在已經不只在防空型軍艦加入神盾系統,甚至新一代航空母艦、兩棲突擊艦、直升機航艦與兩棲船塢運輸艦等大型軍艦也有神盾系統,不過這些軍艦因為在基本任務定位上不同並不會稱為神盾艦,而新一代通用型與反潛型中小型水面作戰艦艇也需要加入小神盾系統,以防禦越來越複雜且越來越難以防範的陸面、水面與空中攻擊。

而神盾軍艦雖然主要任務在於作為防空武器載台,但有的也加裝反潛火箭與反艦飛彈甚至陸攻的巡弋飛彈,以應付越來越繁雜的海陸空中的目標或任務。而其他國家如日本、以色列、印度、中國與俄羅斯等等也開發了本國類似的神盾系統與軍艦。

台灣1980年代的忠義計畫雖沒有成功,但後來繼續此構想的西班牙的巴贊級神盾艦成功開發服役,不過噸位也放大了不少,但證明神盾小型化的基本方向是對的,當初因為預算太高且電子技術等的相關關鍵組件科技還不夠成熟到位,導致最後田單小神盾計畫取消,可謂非戰之罪。不過看到台灣拉法葉級軍艦已經在改裝新系統與海鯤潛艦的下水後,台灣海軍總算跨出了第一步,也希望台灣的主力艦艇神盾防空艦-震海計畫能早日成功。

Free counters!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美國潛艦發展(Development of US Submarines)-2024

 



美國現代化潛艦發展從第一艘柴油動力潛艇開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柴電潛艦時代(1900-1954)

美國在20世紀初開始發展近代潛艦,當時的潛艦主要是使用柴油發動機,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充電,因此機動性和隱蔽性較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的潛艦主要用於反潛與破壞通商運補作戰,取得了不少戰果。

第二階段:核子動力潛艦時代(1954-1991)

1954年,美國海軍服役了第一艘核子動力潛艇鸚鵡螺號(USS NautilusSSN-571),標誌著美國潛艦發展進入了核子動力潛艦時代。核子動力潛潛艦使用核子反應爐作為動力,具有無限續航力和極高的隱蔽性,因此成為海上作戰的重要力量。

在冷戰期間,美國海軍的核子動力潛艦主要用於戰略核子威懾和反潛作戰。美國海軍擁有龐大的核潛艦艦隊,包括核子動力攻擊型潛艦和核彈道飛彈潛艦。

第三階段:現代化時代(1991至今)

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的潛艦發展重點轉向新的現代化。美國海軍對現役的核子動力潛艦進行了改進,提高了其性能和作戰能力。同時,美國海軍還開始研發新一代的核子動力潛艦。

目前,美國海軍的潛艦艦隊包括攻擊型潛艦和彈道飛彈潛艦兩大類。攻擊型潛艦的主要任務是反潛作戰、海上封鎖和特種作戰。彈道飛彈潛艦的主要任務是戰略核威懾。

美國海軍的潛艦發展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美國海軍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性能最先進的全核子動力潛艦艦隊。美國海軍的潛艦是美國海上力量的重要組成艦艇,是美國在全球保持海洋霸權的重要保障。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