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埃及簡介(Introduction to Egypt)-2014


埃及 Egypt
正式國名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 العربيةArab Republic of Egypt
首都
開羅(Cairo)
領土
1,001,450平方公里
政治體制
雙首長制
行政區域
埃及分為27個省分別由上埃及10省、下埃及7省、運河省3省、西奈半島與西部2省,以及其他4省組成(非官方分區)
上埃及10
亞斯文省(محافظة أسوان)-亞斯文
艾斯尤特省(محافظة أسيوط)-艾斯尤特
貝尼蘇韋夫省(محافظة بني سويف)-貝尼蘇韋夫
法尤姆省(محافظة الفيوم)-法尤姆
吉薩省(محافظة الجيزة)-吉薩
盧克索省(محافظة الأقصر)-盧克索
明亞省(محافظة المنيا)-明亞
基納省(محافظة قنا)-基納
東部省(محافظة الشرقية)-宰加濟格
索哈傑省(محافظة سوهاج)-索哈傑
下埃及7省:
布海拉省(محافظة البحيرة)-達曼胡爾
代蓋赫利耶省(محافظة الدقهلية)-曼蘇拉
杜姆亞特省(محافظة دمياط)-杜姆亞特
西部省(محافظة الغربية)-坦塔
謝赫村省(محافظة كفر الشيخ)-謝赫村
米努夫省(محافظة المنوفية)-希賓庫姆
蓋盧比尤省(محافظة القليوبية)-本哈
中部
開羅省(محافظة القاهرة)-開羅
西奈半島
南西奈省(محافظة جنوب سيناء)-圖爾
北西奈省(محافظة شمال سيناء)-阿里什
東部
紅海省(محافظة البحر الأحمر)-古爾代蓋
北部
亞歷山大省(محافظة الإسكندرية)-亞歷山大
運河省
伊斯梅利亞省(محافظة الإسماعيلية)-伊斯梅利亞
塞得港省(محافظة بورسعيد)-塞得港
蘇伊士省(محافظة السويس)-蘇伊士
西部
馬特魯省(محافظة مطروح)-馬特魯港
新河谷省(محافظة الوادي الجديد)-哈里傑
語言
埃及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但日常交談所使用的方言,卻和報紙、收音機、或清真寺中祈禱時所使用的標準阿拉伯語,大不相同。
宗教
埃及主要宗教是回教,但有少部分基督及猶太教徒。
回教(Islam)
回教是埃及最主要的宗教,回教徒佔全國人數的90%,不能和基督徒結婚,也不准改信其他宗教。回教和基督教及猶太教的起源相近,由穆罕默德創立,他聲稱可蘭經是上帝傳遞給人類,最後又最真實的訊息。時至今日,可蘭經隻字未改。
穆罕默德開始在麥加鄰近區域傳教。他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傳道者,信徒人數迅速增加。當他在西元632年去世後,回教勢力持續擴大,十年內就傳到了埃及,二十年內幾乎征服了整個阿拉伯世界。在接下來數個世紀裡,它更傳佈到歐、亞、非三大陸。麥加成了回教的聖地,因為據說亞伯拉罕 (Abraham) 在那裡建了第一座事奉真主的殿堂。
伊斯蘭 (Islam) 一字是順從的意思,而這個準則在現代回教徒生活中,還是非常重要。回教徒一天祈禱五次,祈禱時要頂禮膜拜,以及朗誦禱文和可蘭經。這些動作都是為了傳達信徒的虔誠以及真主的權威。在進入清真寺以前,必須脫鞋用左手提著,右腳先踏入並且要洗腳以示潔淨。接著面向麥加,邊朗誦經文邊頂禮膜拜。
埃及高提克基督教(Egyptian Coptic Christianity)
高提克這個字從希臘文的Aegyptios而來,意指埃及人,後來阿拉伯人將它簡化成「Copt」。在回教傳到埃及以前,基督教是埃及最主要的宗教。雖然高提克基督徒一直處於弱勢,但卻在社會上扮演精英的角色:有許多重要政府官員都是基督徒,經濟上他們也屬於有力的弱勢團體。
其他基督教派
除了高提克基督教,埃及尚有其他許多基督教派,但人數都不多。這些教派包括天主教、新教、以及從亞力山卓港起源的希臘東正教,人數總共約一百萬人。
猶太教
1948年以前,有8萬以上的猶太教徒居住在埃及,但隨著以色列建國,以及以埃關係的緊張,他們不得不離開埃及。現在埃及只剩下很少猶太教徒,大部分是老人,分散在開羅及亞力山卓港一帶。
人種
86,502,500(2014)人類學家將埃及人粗略地分為三個人種:從數千年前就居住在尼羅河流域、北非、以及阿拉伯半島的閃含民族 (Hemito-Semitic),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族是巴伯人;從阿拉伯半島移民而來的貝都因人 (Bedouins);以及居住在亞斯文地區的努比亞人(Nubians)。而當然,除了這些族群外,千百年來也還有其他族群來來去去,在埃及留下他們的足跡。
貨幣
埃及鎊(EGP)

Free counters!

歷史
埃及的歷史和尼羅河息息相關,自從第一群居住在尼羅河谷地的埃及人開始,尼羅河在經濟、政治、宗教上都影響著埃及。早期由於尼羅河的阻隔,有利於各族群的自給自足;後來由於交通工具的發展,尼羅河反而成為商業、交通和聯繫各族群的管道,上、下兩個王國因此成形。
大約5000年前,曼尼斯王 (Menes) 統一這兩個王國,建立偉大的古埃及王朝,以及穩定的王朝制度。在亞歷山大大帝統治之前,埃及總共經過了30個王朝,50個統治者,以及2700年歷史。埃及50個世紀的歷史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法老王時代
法老王時代可分為古王國、中王國及新王國三個時期。
希臘統治時代 (西元前332—30)
當亞歷山大大帝到達埃及時,埃及因受到利比亞、亞述、波斯等國的侵略而顯殘破不堪。亞歷山大首先建立了一個以自已為名的新首都,就是今天的亞歷山卓港。亞歷山卓港是一個希臘式的城市,許多當時的建築至今保留得相當完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亞歷山卓圖書館。
羅馬及拜占庭時代(西元前30—西元638)
屋大維是第一個管理埃及的羅馬皇帝,在他的統治下,埃及維持了30年的穩定,同時成為羅馬帝國的穀倉。
阿拉伯時代(西元640--1517)
阿拉伯人的統治為埃及引進了回教。西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在福斯塔(Fustat,今天的開羅南方) 建立軍事據點。
土耳其統治時期(西元1571-- 1882)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埃及並非難事,因為馬祿克就是土耳其人或土耳其裔。鄂圖曼土耳其統治埃及是為了稅收,治理國家的工作則交給了馬祿克人,這情形一直維持到1789年拿破崙入侵,趕走馬祿克人為止。
英國統治時代 (西元1882--1952)
在英國的幫助之下,依瑟梅爾的兒子重整埃及的財政,但英國的勢力也藉此得以進入埃及政府。一次世界大戰時埃及加入了協約國,土耳其則加入了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
獨立後時代與以阿戰爭(西元1952~2011)
埃及獨立後,軍人推翻君主立憲政權,埃及阿拉伯共和國正式成立。為了西奈半島的主權問題,埃及和鄰國以色列的關係一向不佳,發生了多次以阿戰爭。1967年以色列攻打埃及,在6天以內摧毀埃及空軍戰力,這就是有名的六日戰爭。1979年以埃在大衛營正式簽訂和平協約,以色列同意撤出西奈半島。
1981年穆巴拉克總統宣誓就職,他成功化解了埃及長期以來,被其他阿拉伯國家孤立的狀況,而又不違背與以色列之間的合約。現代的埃及,對外扮演了阿拉伯國家和西方國家間斡旋的角色,對內則面臨了境內激進派回教分子的問題,他們在國內進行恐怖活動。
茉莉花革命(2011~)
2011年發生茉莉花革命對阿拉伯世界多國造成影響,以「爭民主、反獨裁、反腐敗」為口號的反政府示威風起雲湧。執政三十年的穆巴拉克總統在這場革命後黯然下台,並由軍方掌控國家過渡政權。20126月,民選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就任,不過一年後他被軍方罷黜,引發穆斯林兄弟會支持者的持續示威抗議和嚴重流血衝突事件,埃及社會也面臨著嚴重的分裂和對立局面。
埃及沒舉辦過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或是萬國博覽會,目前有5位諾貝爾獎得主。
地理環境
埃及的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形狀近似長方形。南北長1030公里,東西寬度在北部有965公里,在南部則有1240公里。可分為四大地理區:
尼羅河谷
在開羅的北方,尼羅河的兩條主要支流:羅賽塔(Rosetta)及達米耶塔( Damietta),形成寬約200公里的三角洲,物產豐饒。據說這個三角洲以前曾是一個面臨地中海的海灘,向南延伸到今天開羅的位置,是埃及生命帶,是一塊帶狀的肥沃土地,大部份約2030公里寬,雖僅為總面積的三十分之一,但在此狹窄的綠帶上,卻居住了埃及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因此西諺說:「尼羅河上午乾涸,埃及下午死亡。」對大部份的埃及人來說,尼羅河谷地就是埃及。
西部沙漠
尼羅河谷以西稱為利比亞沙漠(Libyan Desert)約佔全埃面積的四分之三,西南角有阿亨基岩出露形成的吉夫基比爾(Gi1f kebir)高原,高約二千公尺,在此沙積的高原周圍僅有少數綠洲。沙漠北部有西瓦(Siwa)及卡塔拉(Qattara)石灰岩窪地,卡塔拉窪地低於海平面132公尺,內有鹹湖及沼澤,不能人居;由西瓦綠洲向南到吉夫基比爾高原間,有一大片沙礫及沙丘,稱為大沙海(Great Sand Sea),荒漠寂寂,不易通過。
東部沙漠
尼羅河谷以東的沙漠區,稱為阿拉伯沙漠(Arabian Desert),本區地形複雜,有由阿亨基岩出露所成的紅海高地,也有切割的石灰岩高原,一般高度約600~700公尺,但少數山峰可達2100公尺。
西奈半島
蘇伊士運河以東的一塊半島稱為西奈半島。西奈半島是一片多山的高原,北部為石灰岩高原,中南部為艾格馬(Egma)高原,高一千六百餘公尺。
氣候
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其餘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
埃及的氣候很單純,除了冬季的十二月、一月、二月以外,其它月份都是又乾又熱的氣候。
從亞力山卓港向南行,平均溫度一路升高,地中海沿岸的均溫是攝氏20度,到了南部的亞斯文 (Aswan) 的均溫則高到攝氏26度,而這兩個地方的最高溫則分別可達到攝氏31度及50度。
冬天的晚間氣溫驟降,即使在南部,可能降到8度低溫。從開羅一直到地中海沿岸的冬天都十分寒冷,而這樣的氣候甚至會延續到初春的時候。在沙漠地區,氣候就更加極端了,通常是白天酷熱,入夜後酷寒。
亞力山卓港是埃及年雨量最多的地方,年雨量約190公厘;南部的亞斯文五年的總雨量卻只有10公厘。在三月到四月間,最明顯的氣候現象是坎辛風 (Khamsin)。這種風從乾燥的西部沙漠吹來,又熱又乾而且夾帶著砂土,平均風速可達到每小時150公里。
十大城市
1.開羅(Cairo)
2.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
3.吉薩(Giza)
4.舒卜拉艾克馬(Shubra El-Kheima)
5.塞德港(Port Said)
6.蘇伊士(Suez)
7.路克索(Luxor)
8.曼蘇拉(Mansura)
9.大邁哈萊(El-Mahalla El-Kubra)
10.坦塔(Tanta)
節慶
國定假日
西洋陽曆 節日
11 新年
425 西奈解放日
51 五月節
723 革命紀念日
106 國慶日
回教慶典日
回曆 節日
11 新年
312 穆罕默德誕辰
9 齋戒月
101-3 齋戒結束歡慶
1210-13 朝聖日
和農曆一樣,回曆是依月亮的相對位置而制定,因此每年的節日在陽曆上並不相同,大致來講是回曆比洋曆早11天。每年回曆的九月是齋戒月,虔誠的回教徒要齋戒並誦唸可蘭經。齋戒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力量,以對抗邪惡的力量,日落前不能飲食。日落後是伊夫塔 (Iftar) 時間,這是在一天的齋戒結束後,人們大吃大喝以儲備體力,迎接第二天的齋戒。
另外,根據回教五條清規的規定,回教徒一輩子最少要到麥加朝聖一次,而回曆1210-13日是到麥加朝聖最好的時間。
高提克基督教慶典
西洋陽曆 節日
1 新年
425 西奈解放日
51 五月節
723 革命紀念日
106 國慶日
高提克基督教慶典和西歐的基督教慶典日期不太一樣。復活節是他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教徒必須連續齋戒55天。新風氣息日是延襲法老時代的習慣,所有埃及人都慶祝這個節日,慶祝的方式通常是全家一同外出郊遊踏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