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希臘這樣的文明古國,必須貫穿數千年的文化傳承及人類活動,更難的是,隨著遺跡的被發現,歷史或西方文明發展很可能又被改寫,所以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幸好希臘羅馬神話帶給我們很多的想像空間及可以理解的線索。
民族起源與謎團
一萬年前在希臘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的紀錄,考古學者已經找到許多在石器時代以及銅器時代所遺留下的遺跡。原先有人說希臘人是印歐民族,西元前2000年南下到巴爾幹半定居。上述的說法在近代受到許多質疑,唯一能確定的是,西元前2000年時,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島在東方及埃及文化的影響下已經發展高度文明,如米諾安文明,克諾索斯宮殿及壼繪藝術、壁畫,在在顯示當時的享樂官感文化。
克里特島文明的消失是個無解的謎,米諾安等高度文明地區雖受到文化水準較低的北方民族(真正的巴爾幹半島原住民)高壓統治,但融進了更多北方民族務實建築風格、黃金陪葬等習俗,而更顯得豐富,成就了希臘歷史上的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島文明一樣,邁錫尼文明短暫而璀燦,西元前1100年神秘地滅絕(一說是多利安人的侵略,一說是神秘的海上民族的攻打),只留下許許多多克里特島神話故事,以及長達400年的希臘歷史上的黑暗期。
古典希臘文化時期
為尋找新樂園,希臘人紛紛離開家園,多利安人定居希臘本土,愛奧尼亞人則定居愛琴海諸小島及小亞細亞沿岸。移動帶來了文化新活力,西元前1000年後,希臘發展出完整的語言文字,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開始有了文字記載,進而發展出敘事詩的文字,豐富了古典希臘的文化,也是歐洲文學的源起。
城邦政治
希臘的城邦政治在西元前8世紀開始,藉由宗教等活動希臘人建立起同盟的信念,但經濟、文化、政治上是獨立的,奧林匹克(Olympic)舉行的運動競賽、在德爾菲(Delphi)舉行的詩歌音樂比賽,都是城邦交流又競爭的活動。
西元前五世紀兩大超強城邦─雅典以及斯巴達(Sparta)的聯手下,擊退迦太基人以及波斯人的侵略,不僅維持了希臘的獨立,也開啟了希臘文明最輝煌的時代。
然而,雅典和斯巴達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政治制度及哲學思想,緊張關係也日益加深。
在對抗波斯帝國的爭戰中,以雅典為首的迪洛聯盟獲得勝利,也開啟雅典的黃金時期,200年間雅典在藝術、文學、哲學上都有了偉大的創作。希臘在古典時期所發展出來的藝術、建築、哲學到今天都還深深影響著我們。
西元前6世紀,索倫(Solon)為雅典制定了法律,使得所有雅典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西元前461年執政的佩力克里斯(Pericles)則將雅典帶向民主政治時代,所有雅典男性都具有參政權。
亞歷山大帝國的興起與影響
而當時與雅典勢均力敵的斯巴達則施行強硬的軍事教育,維持其在希臘各城邦間的領先地位,還打敗雅典。幸好,雅典的民主制度及文化繁盛並未受到損傷,只是此後希臘諸城邦相互攻打,群龍無首,國力大失,直到西元前338年,北方的馬其頓馬再度統一希臘全境。
少年出英雄,馬其頓少年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可說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軍事將才,他建立的帝國橫跨亞歐非,最遠還打到印度河,更滅了波斯帝國,解除了希臘文明和東方世界的接觸障礙。亞歷山大大帝的帝國只維持了4年,隨著他在巴比倫的早夭而結束,但他的遠征卻帶來人類歷史上將近300年的希臘化文明,理性、知識、哲學成為文化的主軸,蘊育了後來接承這項文化果實的羅馬。
羅馬帝國時期
西元前1世紀,羅馬人佔領了希臘,在政治上羅馬人統治了希臘人,希臘的文學藝術卻征服了羅馬人。直到四世紀初,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後,希臘文化逐漸勢微,西元393年還廢止了奧林匹克運動會。
羅馬帝國分裂後,希臘的統治權屬於定都君士坦丁堡(今日的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拜占庭帝國,東正教也因此深入希臘,至今仍是支配希臘人生活的宗教力量。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
繼羅馬帝國之後,希臘在鄂圖曼帝國統治下長達400年之久,抗爭行動最後在1821年3月25日爆發,希臘的獨立運動獲得許多歐洲人的注意以及支持,英國浪漫派詩人拜倫就曾經前往希臘支持其獨立運動。
希臘獨立
希臘最後在1829年獲得獨立自主權,但幾乎又和土耳其爭戰近百年,最後在兩國強制互換住民(土耳其以150萬民東正教徒換希臘60萬伊斯蘭教徒)後,希臘終於得以獲保小亞細亞的領土完整。
近代希臘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希臘與同盟國交戰,獲得愛琴海地區的部分領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義兩國輪番侵略希臘,希臘反擊終究抵擋不住德軍的攻勢,一度遭到德軍佔領。二戰後,希臘則開始國家的新建設,1967年發生政變,政治實權落入軍人手中,1974年,希臘政治又做了一次大變革,軍人政府改為民選政府,召開國民會議,廢除王制,成立新的共和政體。
經過世界大戰、軍事主義後,希臘現在執行民主、大力推進經濟,觀光業是重點工業之一,無數無價的文化遺產吸引世界無數觀光客,傳頌不休的希臘羅馬神話,更為它帶來無限美好的旅遊意境。
現代奧運會起源於希臘,且也主辦了兩次夏季奧運。足球也是希臘人熱愛的運動不過並沒有辦過世界杯足球賽。希臘尚未辦過萬國博覽會且目前共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