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元800─960年之間,一些西斯拉夫民族,移居波蘭一帶。直到10世紀末的皮亞斯(Piast
Dinasty)王朝才首度統一這個區域。13世紀受到蒙古人強大的威脅,但到了西元14世紀,於凱西米爾大帝(Casimir
the
Great)的領導下,國勢日強,而且在宗教和政治上展現寬大為懷的態度。也因此許多西歐受到迫害的猶太人,紛紛遷往波蘭。到了凱西米爾三世(Casimir
III),更致力於整頓波蘭的國防,和鄰近國家簽定和平協議。西元1346年,波蘭第一所大學於首都克拉科(Krakow)成立,克拉科是當時首都,兼具文化和政治功能。
西元1368年,賈吉托(Jagietto)王朝開始,也開啟了波蘭的黃金時期,藝術和科學成就非凡。事實上,在凱西米爾三世去世後,波蘭一直處於外交困境中,尤其是條頓騎士侵犯東普魯士,切斷波羅的海到黑海的通路。西元1410年,波蘭和立陶宛聯軍打敗條頓騎士,建立波蘭、立陶宛利益共同體,成為當時歐洲最大勢力之一。
第一共和-波蘭立陶宛聯邦
(16世紀中葉-1795)
波蘭-立陶宛組成的王國聯合一直都未形成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而是一個形式上的國家聯盟。1505年,議會通過憲法,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頒布法律。從而削弱了王權,招致外來勢力干預,此時,位於東方的莫斯科公國開始強大起來,其治下的韃靼騎兵嚴重威脅到波蘭-立陶宛王國聯合的生存,面對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為了加強王權,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在路布林(Lublin)簽定合約,制定關於選立共同國王及立法院的條款,也就是路布林聯盟。這合約不久也被以宗教自由聞名的華沙聯盟(Warsaw
Confederation)所接受。史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波蘭立陶宛聯邦),首都從克拉科夫遷到華沙,史稱波蘭第一共和國。
文藝復興風潮在西元16世紀傳到波蘭,波蘭出現了著名的天文學家—哥白尼(Mikilaj
Kopernik,拉丁名Copernicus),他首創太陽中心的宇宙觀。
德、奧、俄三次瓜分波瀾
16、17世紀的波蘭受到瑞典強大的威脅,在瑞典王齊格穆特三世(Zygmunt
III
Waza)時,遷都華沙。加上瑞典人大量移入波蘭,造成社會動亂和國際情勢危急。接下來,波蘭分別於1772、1793、1795年,遭受德、奧、俄的瓜分,最終使波蘭從世界地圖消失。
波蘭復國運動從未停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宣布復國。西元1918年,凡爾賽合約重新劃定波蘭國界,但東邊和蘇俄的國界一直有所爭議。
西元1939年,德國和蘇聯簽定聯防協定,使得波蘭情勢再度緊張。同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和蘇聯同時分別由東西兩邊攻擊波蘭,德軍佔領東邊2/3的土地,其它地區則為俄軍佔領,波蘭再度淪亡。納粹佔領波蘭的其間,廣設集中營,殺害了六百多萬波蘭居民,其中包括三百多萬猶太人。相較於西方國家而言,二戰前的波蘭主要是一個農業國。然而,二次世界大戰使波蘭的基礎建設遭到毀滅性破壞,加上後來實施共產主義讓波蘭經濟總產值遠遠落後冷戰期間的西歐。國家資源與建設的損失總計超過戰前的三成。
不甘心的波蘭人,在納粹節節敗退時,再度發起華沙復興運動。1944年,終於搶在俄軍之前進駐華沙,俄軍隨後到達,扶植共黨政權,執政達45年之久。而波茨坦協定裁定將波蘭領土西移至奧德河-尼斯河線與寇松線間之後,再加上為了驅逐德國人、安置烏克蘭人與遣返波蘭人,波蘭首次成為單一民族的獨立國家。華沙的新共產政府政治權力的加強、由柏勒沙·貝魯特(Bolesław
Bierut)率領的共產波蘭統一工人黨(PZPR)在接下來的兩年對波蘭掌控的有增無減,使波蘭成了戰後蘇聯在中西歐勢力範圍的一部分。1953年,隨著史達林的死,赫魯雪夫對東歐的鬆綁使得波共較自由派系的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奪取政權。1960年代中期,波蘭經歷了經濟復甦與政治困境。1970年12月,物價的飆漲引起了一陣罷工潮。為此政府引進了以大規模向西方國家借款為基礎的新經濟計畫,結果造成生活水準與期待的立即高漲,而引發另一波抗議。
西元1978年,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被選為第一任波蘭藉教宗,曾數次訪問波蘭,產生重要的影響。他不但是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更是催生波蘭團結工會(Solidarnosc)的重要力量。
波蘭團結工會是東歐第一個工會組織,由華勒沙(Lech
Walesa)所領導,工會帶領許多抗爭活動,最後波蘭政府於1981年以防止俄國入侵為藉口,宣佈戒嚴,華勒沙下獄。1984年,戒嚴解除,所有團結工會成員於1986年釋放出獄。
1989年,團結工會支持的候選人,幾乎囊括所有開放競選的議員席次,選出40年來第一個非共產黨總理。1990年底,華勒沙被選為總統,新成立的政府選擇下一劑資本主義的猛藥:「削減補助津貼,穩定工資,以及降低波蘭幣值」。這使得早已搖搖欲墜的波蘭經濟更形惡化,也造成45年來真正的失業問題,因此,左派於西元1993年重新贏得選舉。1995年,華勒沙在總統競選時輸給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經濟上,雖然波蘭的共產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經濟轉型帶來了陣痛期。但波蘭依然成為東歐國家中經濟轉型最成功的幾個國家之一並成為東歐的新興經濟體,實現了經濟的穩步增長。1999年,波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4年,波蘭和其他10個歐洲國家一起加入了歐洲聯盟。
波蘭目前共產生十六位諾貝爾獎得主,不過波蘭沒舉辦過萬國博覽會與奧運或世界盃足球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