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芬蘭簡介(Introduction to Finland)-2014

芬蘭 Finland
正式國名
芬蘭共和國,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
首都
赫爾辛基(Helsinki)
領土
338,424平方公里
政治體制
責任內閣制
行政區域
芬蘭原本有6個省份,2010年劃分為19個區(maakunta/landskap)下轄72個次區域再細分為342個自治市。
19個區與首府如下:
1.
拉普蘭區(Lappi/Lappland)-羅瓦涅米
2.北博登區(Pohjois-Pohjanmaa/Norra Österbotten)-奧盧
3.凱努區(Kainuu/Kajanaland)-卡亞尼
4.北卡雷利拉區(Pohjois-Karjala/Norra Karelen)-約恩蘇
5.北薩沃尼亞區(Pohjois-Savo/Norra Savolax)-庫奧皮奧
6.南薩沃尼亞區(Etelä-Savo/Södra Savolax)-米凱利
7.南博登區(Etelä-Pohjanmaa/Södra Österbotten)-塞伊奈約基
8.中博登區(Keski-Pohjanmaa/Mellersta Österbotten)-科科拉
9.博登區(Pohjanmaa/Österbotten)-瓦薩
10.皮爾卡區(Pirkanmaa/Birkaland)-坦佩雷
11.中芬蘭區(Keski-Suomi/Mellersta Finland)-于韋斯屈萊
12.薩卡昆達區(Satakunta/Satakunta)-波里
13.西南芬蘭區(Varsinais-Suomi/Egentliga Finland)-圖爾庫
14.南卡雷利阿區(Etelä-Karjala/Södra Karelen)-拉彭蘭納
15.派亞特海梅區(Päijät-Häme/Päijänne Tavastland)-拉赫蒂
16.坎塔海梅區(Kanta-Häme/Egentliga Tavastland)-海門林納
17.新地區(Uusimaa/Nyland)-赫爾辛基
18.金曼達區(Kymenlaakso/Kymmenedalen)-科特卡
19.奧蘭群島(Ahvenanmaa/Åland)-瑪麗港
語言
芬蘭語和瑞典語都是官方語言。
宗教
88%的芬蘭人信仰國教,即芬蘭的福音派路德教派。早期的芬蘭人信奉自然神明,12世紀時天主教傳入芬蘭,15世紀宗教改革時,芬蘭人民紛紛歸依路德教派。邁克阿克拉(Mikael Agricola)是芬蘭的宗教改革之父,他同時創造了芬蘭字,芬蘭版聖經在1642年出現。
人種
人口總數約5,457,429(2014),早期的芬蘭烏拉人(Finno-Ugrians)是游牧民族,源於北亞或烏拉山,所以他們有許多亞洲人的特徵。 主要的少數族群是說瑞典裔芬蘭人,另外還有少數的沙米(Sami)人和吉普賽人。芬蘭的外國人數比例是全歐最低,只佔總人數的1.3%
貨幣
歐元(EUR,€
Flag Counter

歷史
民族起源
6000年前,沙米(Sami)人從東邊抵達芬蘭,在西岸也有他們定居的證據,可能是芬蘭最早的居民。西元1世紀左右,游獵部落進入芬蘭,迫使居住在中、南部的沙米人往北遷移。
瑞典王國到芬蘭獨立
瑞典在13世紀控制這個地區,但賦予芬蘭相當大的自主權,瑞典共統治芬蘭600多年並將基督教帶入芬蘭。拿破崙襲捲歐陸時,俄羅斯帝國趁機入侵、併吞芬蘭。但是同樣的,芬蘭仍擁有相當大的自治權。芬蘭的民族國家意識在19世紀初開始萌芽,終於在1906年選出民主國會,1917126日俄羅斯發生布爾什維克革命(十月革命)後不久,芬蘭宣佈脫離俄羅斯帝國獨立。次年爆發內戰,白軍受德國支持,而俄國支持紅軍,最後由白軍得勝1919年建立共和政體。1920年芬蘇簽定塔土條約(the Treaty of Tartu)後,和蘇聯的關係較正常。此時是芬蘭史上領土最大的時期,領土包括東北邊佩沙墨(Petsamo)地區,也就是一般認為的女神「左臂」部分。德意志帝國的瓦解讓芬蘭選擇共和國體制,第一任總統是史塔伯格(KJ Ståhlberg)
二次大戰時期
1939年,當第二次大戰禍端剛啟時,蘇聯軍隊入侵芬蘭。芬蘭為了收回失土,加入德軍攻打蘇聯,卻不幸再度敗北,芬蘭有條件的投降,條件即是芬蘭必須驅逐境內德國人,在芬蘭與德國不斷的爭戰中,戰火連天的北芬蘭,幾乎成為一片焦土。
現代芬蘭
1947年2月,芬蘭為二戰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巴黎和約。1948年4月,又與蘇聯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並於1955年加入聯合國。戰後的芬蘭,努力維持中立國的地位,更努力維持主權獨立以及和蘇聯的良好關係。從1980年代開始,致力於改善和西歐國家的關係。由於和蘇聯的貿易關係密切,在蘇聯的經濟崩潰後,芬蘭發生經濟危機。1991蘇聯解體後,反而促使芬蘭與俄羅斯的關係正常化,芬蘭終於可以完全由自己決定命運1994年,亞提薩瑞(Martti Ahtisaari)成為第一個全民直選的總統,並於1995年加入歐盟(European Union) 20116月,聯合黨、社民黨與其他小黨組成聯合政府。對內以促進經濟發展、改善就業為重點,以漸進方式改革社會福利體係,積極因應人口老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對外以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為基礎,在歐盟框架下開展對外關係,加強與美俄合作,發展與北約成為和平夥伴關係。
電信業為芬蘭最重要產業之ㄧ,提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Nokia便是芬蘭聞名於世的手機品牌,而著名的憤怒鳥(Angry Birds)子遊戲也是芬蘭人創造出來的。芬蘭目前沒辦過奧運或世界杯足球賽,也沒舉辦過世界博覽會。目前共有四位諾貝爾獎得主。
地理環境
芬蘭是歐洲第七大的國家,領土形狀像常被比喻為女神的右臂。這是一個由水組成的國家,到處可見湖泊和池塘、河流、瀑布、海灣和岬角。芬蘭被譽為「千島之國」與「千湖之國」,全國大大小小共有187,000多個湖泊,以東南部的湖區(Lakeland)最為著名,和179,584個島嶼。芬蘭地勢平坦,拉布蘭北部地區位於芬蘭、挪威邊界的哈爾蒂亞峰(Haltitunturi)海拔1,328米,為芬蘭最高點。芬蘭最長的河流是凱米河(Kemijoki),長512公里。除了湖泊之外,全國為大片森林覆蓋,佔國土面積的69%。可耕種面積較少,僅佔8%。島嶼大多在西南部以及芬蘭半島南岸地區,著名的有奧蘭群島。全國的地勢低平,最高點在拉普蘭山區的海爾蒂(Halti),高度只有海拔1328公尺。芬蘭的森林保護做得不錯,目前還維持了70%的林地。
氣候
芬蘭地處北溫帶,冬天寒冷,有時嚴寒,夏天則比較溫暖。芬蘭地處北緯60度到70度之間,有四分之一的地方處在北極圈內,最北的地區夏天有73天太陽不落於地平線下,冬天則有51天不出太陽。芬蘭的氣候四季分明。因為波羅的海的調節,以及挪威沿岸灣流(Gulf Stream)的暖風帶來的水氣,使得芬蘭和其它同緯度的地方比起來,稱得上冬暖夏涼。
十大城市
1.赫爾辛基(Helsinki)
2.艾斯普(Espoo)
3.坦皮爾(Tampere)
4.凡塔(Vantaa)
5.特庫(Turku)
6.烏路(Oulu)
7.拉比提(Lahti)
8.庫皮歐(Kuopio)
9.賈瓦斯基拉(Jyväskylä)
10.波利(Pori)
節慶
11 新年
4 復活節
4 耶穌受難日
11 全靈節
126 獨立紀念日
1225 耶誕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