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奧地利簡介(Introduction to Austria)-2014


奧地利Austria
正式國名
奧地利共和國,Republic of AustriaRepublik Österreich
首都
維也納(Vienna)
領土
83,858平方公里
政治體制
雙首長制
行政區域
奧地利由9個聯邦州(Bundesland)組成,聯邦州以下設84個區(Bezirk),區以下設市(Stadt)和鎮(Gemeinde)
1布爾根蘭州(Burgenland)-艾森施塔特
2克恩頓州(Kärnten)-克拉根福
3下奧地利州(Niederösterreich)-聖珀爾登
4上奧地利州(Oberösterreich)-林茲
5薩爾斯堡州(Salzburg)-薩爾斯堡
6施泰爾馬克州(Steiermark)-格拉茲
7提洛州(Tirol)-因斯布魯克
8福拉爾貝格州(Vorarlberg)-布雷根茲
9維也納州(Wien)-維也納

語言
德語是奧地利的官方語言,但和標準德語有些許不同。由於鄰國眾多,加上歷史背影的影響,各地區的德語受到其鄰近國家的影響, 形成了各區獨特的方言。在與鄰國接壤的地區,當地人也都懂得鄰國的語言。
宗教
78%奧地利人信仰天主教,5%信仰基督教,17%信仰回教、猶太教、浸信會、摩門教、及其他宗教。
人種
雖然99%奧地利人自稱日耳曼民族的後裔,但是幾乎每個奧地利人的血緣皆與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Empire)的數個民族有關係。
貨幣
歐元(EUR,€)
Flag Counter

歷史
根據考古發現,奧地利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羅馬以前,有多個凱爾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區活動。其後羅馬帝國佔領了凱爾特王國諾裏庫姆並設立為行省。
羅馬帝國衰落後奧地利曾先後被匈奴人、倫巴第人、東哥德人、巴伐利亞人和法蘭克人佔據。一支斯拉夫部落向阿爾卑斯地區遷移,佔據了現今奧地利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建立了卡拉塔尼亞王國。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該地區,鼓勵拓殖,並引進了基督教。查理曼之後,包括奧地利地區在內的東法蘭克由巴奔堡王朝繼承。該地區被稱爲「marchia Orientalis(「東方邊疆領」之意)976年被贈予巴奔堡的利奧波德。
哈布斯堡統治
第一階段:政治婚姻建立龐大帝國
奧地利一詞最早有歷史記錄是在996年,當時寫作Ostarrîchi,用以表示巴奔堡王朝的邊疆領地區。11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於1156917日授予奧地利亨利二世小特權將奧地利升格為公國;1192年巴奔堡王朝又獲得了施蒂利亞公國。1246年奧地利的腓特烈二世死後,巴奔堡王朝絕嗣,奧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亞的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之手。中世紀原先統治奧地利的巴奔堡家族(Hohenstaufen)最後一任統帥在一場戰役中喪命,奧地利陷入波希米亞與匈牙利爭奪不休的烽火兵燮之中。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被神聖羅馬帝國賦予國王稱號。這位年輕而驍勇善戰的國王擊潰波希米亞人,於是1278年哈布斯堡王朝正式邁向執政之路,自此開啟長達6世紀的輝煌史蹟,稱霸歐洲數百年。哈布斯堡家族喜愛藝術、音樂、舞蹈,因此,統治期間的文采風流盛極一時。
哈布斯堡家族不僅僅是奧地利的統治者,從1452年至1806年間,同時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權勢貫穿整個中歐、甚至橫跨西班牙。但是,與其說哈布斯堡家族戰功彪炳。其實,還不如說他們善於權謀,透過合縱連橫的婚姻結盟與繼承,逐步擴張版圖。例如,邁希米連大帝與伯艮地公主結婚,順便把法國、荷蘭、比利時的大片土地娶進門,這場偉大的婚姻在西部山城─茵斯布魯克留下金碧輝煌的見證。而他兒子菲利浦的婚姻也取得西班牙的大片領土。靠著精打細算的婚姻結盟制度,使得哈布斯堡權傾一時。他的孫子卡爾五世不僅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同時也是西班牙國王、拿坡里、西西里、沙丁的統治者。連西班牙轄下的南美殖民地都劃入版圖內,當時流行一句話,說明哈布斯堡王朝高明的外交手腕「啊!幸福的奧地利,結婚吧!」
第二階段:八面玲瓏創造全盛時期
迄今,在維也納你仍然可以感受到瑪麗亞‧特瑞莎女皇無遠弗屆的力量,美術史博物館前那尊巨大的雕塑兀自睥睨群倫,彷彿整個維也納仍匍匐在她的權杖之下。1704年年僅23歲的瑪麗亞‧特瑞沙加冕成為哈布斯堡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女皇,同時也成為匈牙利女王。這位哈布斯堡王朝空前絕後的女皇在位40年,推行一系列促進商貿、普及教育的措施,奠定萬世之基。不過,她的皇座並不安穩,周遭的法國、普魯士、與巴伐利亞貴族頻頻挑釁,女皇均以智慧化解危機四伏的情況,她的一句名言是─「寧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輝煌的戰爭」。
女皇的長子約瑟夫二世接任皇位,他也是奧地利的英明君主,在位期間,改良吏政、取消農奴制度。約瑟夫是一個非常具有民主思想的皇帝,他將教堂與貴族專用的地方開放給一般百姓使用,降低教會與貴族的特權。有一次,他決定將貴族狩獵專用的普拉特森林開放給一般百姓使用時,一位侯爵抱怨說:「如果以後一般的賤民都能到只有貴族才能來的地方,那我們這些人應該到哪裡去?」。約瑟夫笑著說:「如果只能同樣身分地位的貴族才能聚在一起,那我只能到皇家墓地裡散步了。」這對無與倫比的母子在位期間,將奧地利帶向繁榮的顛峰。
第三階段:民主潮流下衰敗的開始
約瑟夫二世在位期間雖然歌舞昇平,但西歐的法國大革命正以野火燎原之勢震撼所有的領導階級。繼位的弗蘭茲二世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拿破崙的大軍壓境,弗蘭茲二世被迫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並成立奧匈二元制帝國,弗蘭茲二世遂成為奧匈帝國的弗蘭茲一世皇帝,這位皇帝是奧地利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除了拿破崙的軍力與日漸勃發的民主思想外,那位專制、不察民情的首相梅特涅(Metternich)也製造不少反效果。
1814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之後,梅特涅召集了歐洲貴族,舉行赫赫有名的「維也納會議」。研討如何恢復貴族過去的統治模式,雖然研討的結果顯然無濟於事,但「維也納會議」開了一年,這群沉浸於過去特權時代的貴族盡情狂歡,到處參加舞會及各種娛樂活動,加上梅特涅種種食古不化的措施,終於導致民心思變,終於引爆1848年的歐洲革命。中產階級勢力抬頭,當時的皇帝斐迪南一世倉皇出逃,梅特涅被迫退位。
第四階段:迴光返照的最後皇帝
年輕的弗蘭茲約瑟夫在混亂中接任皇位,這位哈布斯堡家族最後的皇帝見證了皇朝最後的悲劇,弗蘭茲約瑟夫在位60年,最大的貢獻是拆除維也納舊城池,以新古典風格建築「環城大道」,為王朝的結束留下迴光返照的一慕。
弗蘭茲約瑟夫另一項功績是娶了一個好太太,皇后伊麗莎白一世被人民暱稱為「西西」,她驚人的美貌迄今仍深深吸引世人,連英國戴安娜王妃都會被拿來與她比較。「西西」一頭秀髮如雲,她鍾愛的星型髮式現在還可以在珠寶店看到相同款式,但是,不習慣皇室繁文縟節的「西西」卻始終不快樂,在獨生子魯道夫殉情自殺後,即四處旅行,最後被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刺殺於瑞士。
而悲劇繼續發生,皇弟被刺殺於墨西哥,皇儲斐迪南被刺殺於巴爾幹半島,隨即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唯一倖免於難的弗蘭茲約瑟夫晚年形單影隻地隱居麗泉宮,於1916年溘然長逝,這個曾經被尊崇無比的家族自此畫下淒涼的句點。

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史

1278-1282 魯道夫一世Rudolf Ⅰ建立王朝
1452-1493 斐德烈五世FriedrichⅤ冊封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493-1519 邁希米連大帝Maximilian展開政治婚姻
1519-1556 卡爾五世Karl Ⅴ擴增大片領土
1711-1740 卡爾六世Karl Ⅵ朝向帝國顛峰時期
1740-1780 瑪麗亞特瑞莎Maria Theresa40年黃金歲月
1780-1792 約瑟夫二世Joseph Ⅱ開明統治
1792-1835 弗蘭茲二世Franz Ⅱ解散神聖羅馬帝國
1835-1848 斐迪南一世FerdinandⅠ被逼離維也納
1848-1916 弗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Ⅰ
1848-1916 哈布斯堡最後的盛世
1918 王朝終結

維也納大事紀

1683-1736 歐根親王擊潰土耳其
1716 貝維德宮完成
1744-1749 麗泉宮完成
1786 莫札特作品「費加洛婚禮」在城堡劇院第一次演出
1791 莫札特「魔笛」第一次演出
1806 神聖羅馬帝國終結
1805 貝多芬的作品「費德里歐」在國家歌劇院演出
1812-1814 拿破崙兵敗
1814-1815 維也納會議分贓大會
1825 老約翰史特勞斯完成第一首華爾滋舞曲
1827 貝多芬去世
1828 舒伯特去世
1848 歐洲革命,梅特涅下臺
1857-1865 環城大道開始建立
1869 布拉姆斯搬入維也納
1874 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蝙蝠」第一次在維也納劇院演出
1897 分離派成立
1902 克林姆完成貝多芬壁畫
近代奧地利
一戰戰敗後奧匈帝國解體,原本內萊塔尼亞的一部分成立了奧地利第一共和國(19181021日至1919921日間稱為「德意志奧地利」),並被禁止與德國(即當時的魏瑪共和國)合併。1938年,納粹德國併吞奧地利,到二戰結束前的7年奧地利都受納粹德國統治。納粹德國於1945年戰敗後,奧地利分別被同盟國和前蘇聯佔領,直到1955年奧地利國家條約簽訂為止。
在奧地利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之後,佔領奧地利的各國軍隊陸續撤離,奧地利最終獲得獨立並成為今天的奧地利第二共和國。1989年,東歐共產主義政權解體後,奧地利逐漸參與更多的歐洲一體化進程,並於1995年加入歐盟,又於1999年加入歐元區。奧地利辦過兩次冬季奧運,世界杯足球賽最佳名次為季軍。在奧匈帝國時期舉辦過一次世界博覽會,至今共有22位諾貝爾獎得主。
地理環境
奧地利由西至東有560公里, 由南到北有280公里,阿爾卑斯山是奧地利的主要特色,整個奧地利有三分之二的地區被山地覆蓋著,北部有海拔3000公尺的北阿爾卑斯山與德國接壤,南有南阿爾卑斯山與義大利、斯拉維尼雅接壤,中央則有奧地利最高峰葛洛斯葛拉克那峰(Grossglockner, 海拔3797公尺)及覆蓋著冰河的中央阿爾卑斯山。
除了山地外,北部的多瑙河(Danube/Donau)是奧地利最有名的自然景觀,南部則有穆爾河(Mur)、德拉瓦河(Drau),西部有因河(Inn River)、薩爾察赫河(Salzach River)。眾多的湖泊是奧地利的另一個自然景觀,東邊有全歐最大的新錫德爾草原湖(Neusiedl),西邊則有與德國、瑞士交接的伯登湖,又稱康世坦斯湖(Constance)。奧地利的北部為森林地帶,多瑙河流域為奧地利最肥沃的一塊土地,耕種密集,出產奧地利90%的食品;下奧地利則為最重要產酒區。
氣候
奧地利位處歐洲中心屬於大陸型氣候。大陸型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同時表現在溫度和氣候上。
阿爾卑斯山覆蓋了奧地利大部分國土,對奧地利的不同氣候狀況有決定性作用。阿爾卑斯山北端大多屬於中歐氣候,即在宜人的夏季也會有降雨。南阿爾卑斯山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溫暖少雨。阿爾卑斯山本身為高山型氣候夏熱冬冷且多雪。奧地利東部屬大陸型氣候,受潘諾尼亞平原(Panonian Plain)影響,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十大城市
1.維也納(Vienna)
2.格拉茲(Graz)
3.林茲(Linz)
4.薩爾斯堡(Salzburg)
5.因斯布魯克(Innsbruck)
6.克拉根福(Klagenfurt)
7.威拉赫(Villach)
8.聖帕爾登(St. Pölten)
9.韋爾斯(Wels)
10.多恩比恩(Dornbirn)
節慶
日期 節慶
11 新年
16 主顯節
51 五朔節
815 聖母升天節
1026 國慶日
111 諸聖節
128 聖靈懷胎日
1225 聖誕節
1226 聖斯特凡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