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產業鏈依上中下游分為製作(production)、發行(distribution) 與放映(exhibition)三大部分,三者間的互動關係會影響整個電影產業的運作。影片製作共分四個階段,分別為開發(development)、前製( pre-production) 、拍攝( production) 及後製( post-production)。一部大製作大卡司電影的完成包含導演與演員在內以及電影特效與電腦動畫製作等等可能需要動用數萬人來完成。
目前世界電影市場前五大國分別為美國、中國、英國、日本與印度。主要的製片國有印度、奈及利亞與美國,其他的主要電影製片國包含亞洲的香港、日本與韓國以及歐洲的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與西班牙。而日本更是除了美國外世界最主要的電腦動畫出品國。
美國
講到電影產業就不免俗的牽扯到世界最知名的美國好萊塢電影,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電影業的主要核心國為法國、美國與義大利,當時美國電影的主要市場為美國其他國際市場則為法義瓜分。由於法義受到一次大戰的影響讓電影業因此停滯,美國則由於未受戰火波及因此後來主導了整個世界主要的電影發展。
美國電影產業之歷史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階段:無聲電影時期(1920~1930)、經典好萊塢時期(1930~1960)(五大片廠(米高梅、二十世紀福斯、華納兄弟、雷電華與派拉蒙)與三小片廠(環球、聯美與哥倫比亞)),新好萊塢時期(1960~1980)和當代電影(1980年以後)。
相對全球其他地區的電影產業,好萊塢高效率與精密分工的電影製作、大手筆的投資、概念美學風格,以及電影相關行業與廠商高度集中形成產業聚落,使得今日的好萊塢,被人稱作電影產業的世界中心,也創造出不少世界知名的導演以及國際巨星。而今日的好萊塢電影可說除了少數地區外,全世界都看得到,甚至搭國際線飛機也可以看,也會結合其他產業做相關產品如DVD、BD甚至再製成電玩銷售更有專屬的影城與主題樂園等,下檔後也會透過串流影音公司或者有線電視網再做播送。隨著1980年代的全球資本主義運作下歐日資金也進入到好萊塢電影讓好萊塢更為國際化,而千禧年後的電影公司與媒體併購潮更是成為以好萊塢電影公司為主的三大媒體集團時代華納(AOL Time Warner)新聞集團(News Operation)與迪士尼集團(Disney/Capital Cities/ABC)。
相對全球其他地區的電影產業,好萊塢高效率與精密分工的電影製作、大手筆的投資、概念美學風格,以及電影相關行業與廠商高度集中形成產業聚落,使得今日的好萊塢,被人稱作電影產業的世界中心,也創造出不少世界知名的導演以及國際巨星。而今日的好萊塢電影可說除了少數地區外,全世界都看得到,甚至搭國際線飛機也可以看,也會結合其他產業做相關產品如DVD、BD甚至再製成電玩銷售更有專屬的影城與主題樂園等,下檔後也會透過串流影音公司或者有線電視網再做播送。隨著1980年代的全球資本主義運作下歐日資金也進入到好萊塢電影讓好萊塢更為國際化,而千禧年後的電影公司與媒體併購潮更是成為以好萊塢電影公司為主的三大媒體集團時代華納(AOL Time Warner)新聞集團(News Operation)與迪士尼集團(Disney/Capital Cities/ABC)。
印度
印度是世界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印度的電影年產量目前為是世界之冠,主要市場為印度國內龐大的本土市場,印度擁有全世界最多的電影人口,印度電影在有大量印度移民的國家也很受歡迎。
1950年代到1990年代,絕大部分印度本地製作的電影利潤可觀,因為來自電視和外來電影的競爭較少。但隨著電視機和有視電視頻道普及、外國電影大量湧入,不少印度本土電影慘淡收場。而受歡迎的本地製作也受盜版影響而利潤大減。
印度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不同語言的族群對母語的電影有很殷切的需求,造就了電影業的發展,以孟買為基地的印地語電影業寶萊塢發展最為成熟,其他大城也發展出自身的電影產業但不論規模與普及度都不如寶萊塢主要有位於南印度清奈,如說泰米爾語的克萊塢(Kollywood)與位於南印度海德拉巴與加爾各答,說泰盧固語的塔萊塢(Tollywood)。。
香港
香港電影多年來風靡全球,成為東亞文化的一大標記。
相較於臺灣電影、新加坡電影和中國電影,香港電影的品質和數量已經有在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實力及口碑。
多年來,香港電影廣為亞洲人熟悉,香港電影金像獎亦為亞洲電影的一大指標。香港一直以來都是東亞地區的電影殿堂,被譽為與印度寶萊塢、美國好萊塢、日本東京、奈及利亞奈萊塢齊名的全球五大電影的生產基地與出口基地。1980年代的港產電影無論在產量、票房,還是質量與藝術性上均創作出了驚人的奇蹟,形成了龐大的電影工業,電影總產值甚至超越亞洲電影強國印度的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擁有全球市場的美國好萊塢,香港更為亞洲第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和電影出口基地,被稱為東方好萊塢、華人娛樂碼頭及華人夢工場。
香港在英國殖民地時代早期不管在政治及經濟上都比中國及台灣有更多的自由,發展成為華人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幾十年來,香港長期是全球第2大電影工業基地和電影出口地區。香港電影目前受到電影人走向好萊塢與到中國發展的影響但本土電影仍保持著自身獨有的特色和魅力,繼續在世界電影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
日本電影已經有超過一百年以上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歷史最悠久且最龐大的五大電影工業之一。至2010年為止,日本出產的的長片電影數量是全世界第四。在英國電影協會出版的《Sight
&
Sound》雜誌所選出的最佳亞洲電影名單中,日本電影作品在前12名內佔有了其中8名位置,排名第一的是《東京物語》。目前為止,日本電影作品贏得了亞洲國家最多次的四次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日本動漫畫產業發達,因此日本動畫電影在世界的影響力僅次於好萊塢的動畫電影,著名的動畫電影不管在質或量上都表現甚佳也有不少獲獎紀錄,著名的動畫電影作家與導演有押井守與宮崎駿等等。其他不少知名動漫畫也多躍上大螢幕上映,如航海王劇場版、名偵探柯南劇場版、鋼彈劇場版、神奇寶貝劇場版、哆啦A夢劇場版與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等等。
韓國
韓國電影自19世紀末電影首次被引入韓國以來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1919年,韓國早期電影開拓者金陶山製作了韓國本土首部電影《義理的仇討》。在經歷了日本殖民時代的壓制和早期韓國軍事政權的嚴酷審查制度後,韓國電影隨著民主化進程的推進在1980年代迎來了新轉機。新的人才不斷進入,特別是原有的電影審查制度的廢除,使韓國電影業的整體環境得到徹底改變。進入1990年代以後,韓國電影在政府對文創產業的有效扶植政策下抵消市場開放後外國進口電影的衝擊,呈現出高速發展與成長的態勢。1993年-2005年,韓國電影在本土市場的占有率從15.9%上升到60%,票房佔有率成長為四倍。1999年,姜帝圭導演的《生死諜變》使韓國本土影片的票房首次超過好萊塢巨片《鐵達尼號》在韓國創下的票房紀錄,引發韓國大片的熱潮。在本土電影觀眾數目幾何級增長的同時,韓國電影接連在三大國際影展和其它國際影展上獲獎。韓國電影的質量和國際化水準也得到空前提升也打進亞洲不少地區的市場,成為亞洲電影近期發展最為成功的案例,有些電影甚至還被好萊塢買下版權重拍。
英國
在英國電影發展史的一百多年中,布萊頓學派(Brighton)、社會寫實主義(Social
realism)、自由電影(Free
Cinema)運動等都為世界影壇貢獻了巨大的精神資產,也誕生不少世界級知名導演。
法國
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兄弟發明電影,讓法國成為世界電影的發源地。法國是歐洲最大的和最重要的電影生產國,目前電影產量名列世界第五。法國電影在多年來和美國的好萊塢電影競爭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本土的票房一直穩定在30%以上。法國電影的發展對於其他國家的電影也有深遠的影響,例如法國先鋒派(Avant-Garde)電影與新浪潮運動(French
New Wave),也產生不少世界級導演。
義大利
德國
德國電影發展的歷史非常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對於電影發展主要是在電影技術與藝術方面,對世界電影的影響有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
世界主要電影票房市場
Source:MPAA
年度觀看電影人數
Source:European
Audiovisual Observatory
Rank | Country | Number of admissions (millions) |
Year |
1 | India | 9,164.0 | 2013 |
2 | United
States Canada |
1,364.0 | 2013 |
3 | China | 1,260.0 | 2015 |
4 | France | 208.0 | 2013 |
5 | Mexico | 197.0 | 2013 |
6 | United Kingdom | 176.3 | 2013 |
7 | Japan | 171.3 | 2013 |
8 | South Korea | 168.8 | 2013 |
9 | Germany | 156.3 | 2013 |
10 | Russia | 146.0 | 2013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