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機身內部結構以外空間裝載燃料的特殊設計軍用機,可在空中為其他具有空中加油設備的軍用機補充燃料,使軍用機的航程不再受到起飛時最大燃料裝載量限制,增加了作戰飛機的航程,而不用在燃料耗盡前需回到基地或者航空母艦上加油即可繼續執行任務以節省往返基地的燃料與往返時間。通常由戰略轟炸機、運輸機、民航機改裝甚至戰鬥機或攻擊機也可加裝空中加油裝置扮演夥伴加油的角色。
使用最廣泛的空中加油系統有兩類:
軟管式空中加油系統亦稱爲軟管-浮錨式加油系統,是英國空中加油有限公司研發出來的,於
1949
年問世。受油機的設備非常簡單,只要在機首或機翼前緣裝一根固定的或可伸縮的受油管即可。而加油機的加油設備則由絞盤、一條
22 至
30
公尺長的軟管和一個漏斗式浮錨所組成。浮錨呈漏斗狀,且重量輕,上面裝有機械自鎖機構。當受油管伸進浮錨後,浮錨上的機構自動鎖緊受油管口使之與輸油軟管相銜接,軟管則由絞盤控制放出和回收。
飛桁式加油系統由美國Boeing研發成功,緊跟在英國的軟管式加油系統發明之後不久,於1949年12月開始使用。加油機的尾部結構裝有一具由兩截可伸縮的剛性伸縮管所組成的加油桁桿與操作人員控制艙,其結構與機尾結構合而為一。
最大優勢是輸油速度較快,燃油輸送流量可達到每分鐘
6,000公升左右,且因為是使用剛性桿對空氣亂流的敏感度較低且銜接操縱方便。缺點是一次只能給一架軍機加油通用性較差,且需要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加油操作員。
photo
source:Internet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