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義大利簡介(Introduction to Italy)-2014


義大利Italy
正式國名
義大利共和國,Italian RepublicRepubblica italiana
首都
羅馬(Rome)
領土
301,338平方公里
政治體制
責任內閣制
行政區域
全國行政劃分20個大區(regione)(包含5個自治區: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Friuli-Venezia Giulia)、薩丁尼亞(Sardegna)、西西里(Sicilia)、特倫蒂諾-上阿迪傑(Trentino-Alto AdigeTrentino-Südtirol)與瓦萊達奧斯塔(Valle d'AostaVallée d'Aoste),除瓦萊達奧斯塔(Valle d'AostaVallée d'Aoste)外,每個大區又由省組成,共110個省。各大區與首府如下
1.瓦萊達奧斯塔(Valle d'Aosta)-奧斯塔(Aosta)
2.皮埃蒙特(Piemonte)-杜林(Torino)
3.利古利亞(Liguria)-熱那亞(Genova)
4.倫巴底(Lombardia)-米蘭(Milano)
5.特倫蒂諾-上阿迪傑(Trentino-Alto Adige)-特倫托(Trento)
6.威尼托(Veneto)-威尼斯(Venezia)
7.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Friuli-Venezia Giulia)-狄里雅斯特(Trieste)
8.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坡隆那(Bologna)
9.托斯卡尼(Toscana)-翡冷翠(Firenze)
10.翁布裏亞(Umbria)-佩魯賈(Perugia)
11.馬爾凱(Marche)-安科納(Ancona)
12.拉齊奧(Lazio)-羅馬(Roma)
13.阿布魯佐(Abruzzo)-拉奎拉(L'Aquila)
14.莫利塞(Molise)-坎波巴索(Campobasso)
15.坎帕尼亞 (Campania)-拿坡里(Napoli)
16.普利亞 (Puglia)-巴里(Bari)
17.巴斯利卡塔(Basilicata)-波坦察(Potenza)
18.卡拉布裏亞(Calabria)-卡坦扎羅(Catanzaro)
19.西西里(Sicilia)-巴勒摩(Palermo)
20.薩丁尼亞(Sardegna)-卡利亞里(Cagliari)
語言
義大利的官方語言為標準義大利語,最早源自拉丁語系,現今義大利語詞彙約75%源自拉丁語。除義大利語外尚有斯洛維尼亞語(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地區),法語(瓦萊達奧斯塔地區)
宗教
羅馬天主教為義大利第一大宗教,約佔總人口90%。新教、回教約佔10%
人種
60,231,214,從羅馬文明至今,希臘人、日耳曼人和後來的凱爾特人、諾曼人都對義大利人產生過重要影響,這些影響如今早已融入義大利民族性之中。在義大利的外來移民已經接近至240萬,占人口的4%。根據有關統計,其中最多的移民來自阿爾巴尼亞,其次為摩洛哥、羅馬尼亞、中國和烏克蘭,還有大量來自土耳其、馬其頓、塞爾維亞和菲律賓的移民
貨幣
歐元(EUR,€)
Flag Counter

歷史
義大利直到100多年前,都還是像邦聯一樣,由各個主權獨立的城鎮組成,像威尼斯、拿玻里等都擁有自己的政經制度,到1860年代,各方才形成共識,成為一個一統的國家。
對西方歷史來說,義大利曾是橫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也是扭轉歐洲文化的文藝復興發源地,在政治、文化、藝術、建築,甚至宗教上皆深深影響著歐陸及整個世界。
伊魯斯坎文明(西元前1700─西元前200)
現存歷史文獻中,最早定居在義大利的是一支叫做埃特魯斯坎人(Etruscan)的民族,他們住在義大利中部,就僅存的少數文字記載裡指出,他們懂得建造下水溝並抽取沼澤地的水,在羅馬市中心還找到部分遺址。
埃特魯斯坎人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雖不高,但卻深深影響了羅馬人,埃特魯斯坎語即是羅馬文字的基礎。
經過百餘年的爭戰,羅馬人在西元265年征服埃特魯斯坎人,正式入主義大利半島。
羅馬和羅馬帝國(西元前509-西元476)
羅馬人建立了共和體制,由元老院掌握所有政權,元老院會任命一名執政官,與另一名由男性公民議會選出的執政官,兩者共同負責管理與執行政權。
羅馬帝國滅亡前的600年間,發生了無數次的政變及戰爭,偉大的將領如龐貝、凱薩、安東尼皆相繼在自相殘殺中死亡,最後由奧古斯都(即屋大維,在西元前31年至西元14年統治羅馬)在西元前27年一統天下。
他掌權後,便剝奪元老院的權力,讓羅馬成為君權國家,同時積極向外擴張版圖,為橫跨三洲的羅馬帝國建立基礎。羅馬帝國最強盛時的領土從大不列顛直到亞美尼亞,統治人口超過5億人,在羅馬的街頭可以看到各色人種。
奧古斯都建立的平和政體維持了二、三百年的繁榮,直到多頭政治讓羅馬帝國分崩離析。羅馬城在西元5世紀時被掠奪過兩次,最後在西元476年日耳曼將軍奧多黑塞一舉攻陷羅馬。
羅馬雖然落入蠻族之手,不過羅馬人在建築、政治、都市計畫、法律、文學和語言上的成就,隨著領土的擴張,也推廣到歐陸其他地區,深深地影響了後世文明。
蠻族入侵及東羅馬帝國(西元200-600)
西元286年,戴克里先皇帝(Diocletian)將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半,部份原因是希望義大利能避免被北方「蠻族」征服。東羅馬帝國在君士坦丁大帝的統治下,定都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君士坦丁堡,政經皆發展迅速;但是群龍無首的西羅馬帝國則在西元476年,被北方的日耳曼軍隊征服。
一個世紀之後,繼日耳曼人,倫巴族人將義大利分割成無數的公爵領地,使義大利陷入無政府狀態達150年。
義大利在政治上受制於北方蠻族約100年,但在文化上他們卻反過來改造了北方蠻族,他們放棄了原有的語言,改說拉丁語,並信奉東正教。
教皇國(西元756-1870)
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明文承認基督教後,由於信徒的捐獻,教會成為當時的大地主。
8世紀時,教宗Stephen II在查理曼大帝父親的協助下,假造一份上頭有君士坦丁大帝的簽名文件,宣稱擁有羅馬到拉溫那(Ravenna)的土地所有權,而在往後的1100年間,教宗的勢力及領土皆以世襲方式傳承。
瘟疫(西元1347-1743)
西元1347年,熱那亞水手在克里米亞染上瘟疫,隨後將病毒一路帶到西西里島,很快地瘟疫就擴散到整個義大利半島,可怕的是,人們為了逃避瘟疫從一個城市逃到另一城市,病毒也就隨著他們擴散。
之後,瘟疫和鼠疫、敗血病、肺炎混合,成了更兇猛的傳染病─黑死病,在400年間一再循環爆發大流行,是史上最嚴重的流行傳染病,單在1347年到1351年間,義大利因瘟疫死亡的人數達300多萬,幾占當時人口的三分之一。
文藝復興(西元1400-1527)
1454年洛迪條約(Lodi)為義大利的城邦、大公領地及王國帶來和平,然而新商人階級的出現,為社會帶來了緊張情勢,特別是掌控金融流通系統的(銀行家)、商店老闆(企業主),他們常常勢力龐大,敢挑戰諸侯的權力,同時新的印刷術的上市,意謂著神職人員不能再獨攬知識傳播的管道。
快速累積的財富讓這些新興的商人階級能像大公貴族一樣鼓勵藝術創作,在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吞併後,逃到義大利的希臘藝術家所帶來的古希臘主題及技巧,更讓新階級著迷不已。
從神權轉到現實人世,義大利人開始轉向崇尚古希臘羅馬人的知識,導引出新的人文主義。這股文藝復興風吹向各處,快速地襲捲整個歐洲,改變了當時的學問走向和藝術創作,而新階級的投資也讓藝術家敢於從事大膽的創作,如文藝復興三傑的出現。
在當時誰能掌握海上貿易誰就能掌握財富,最富強者當屬控制香料貿易而致富的威尼斯商人,威尼斯船隊往來於埃及和歐洲,是當時的海上霸主。
政治方面,義大利仍是分分合合,加上法國、西班牙等國的干預,米蘭、那不勒斯、西西里、薩丁尼亞等地皆為外人統治。
反宗教改革(西元1527-1700)
由於馬丁路德倡言宗教改革,又有英國亨利八世的作對,和西元1527─1528年羅馬的軍事叛變(多是日耳曼新教徒),導致羅馬天主教廷的態度趨於嚴厲,下令禁書、限制猶太人居住、火刑異教徒等。與羅馬天主教教廷同陣線的宗教法廷掌控了南義大利、西班牙、西西里島和薩丁尼亞。
如天文學者伽利略在1633年發表地球繞太陽運行的理論,被認為是與教廷作對,一度被梵諦岡威脅處以火刑。
知識啟蒙(西元1700-1800)
此時的義大利在政治方面無甚建樹,在思想知識上也遠遜於高舉自由民主大纛的美、法等國,但在工業及藝術上,Alessandro Volta發明了電池,義大利歌劇風靡歐洲,韋瓦第「四季」的樂音更在歐洲處處飄揚。
拿破崙在義大利(西元1796-1815)
由於宗教爭戰及外國勢力增長,義大利成為歐洲列強的戰利品,西班牙、法國及奧地利,都曾入主過義大利半島。
最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拿破崙,他越過阿爾卑斯山,佔領義大利,並封自己為義大利國王,弟弟約瑟夫為那不勒斯國王。拿破崙為義大利這個政治實體帶來了一個名稱:「Italy」。這是「Italy」第一次用來指稱義大利半島。
統一(西元1815─1929)
1848年民族主義席捲歐洲,義大利人受到鼓舞,努力從奧地利及波旁王朝奪回自治權,在一連串從北到南的征戰,終獲統一,現在義大利各大城市有許多街道是以獨立英雄之名命名,如Via CavourVia MazziniVia Garibaldi
兩次大戰
義大利獨立建國後,其的經濟狀況較其他西歐國家落後,政局也較為動盪。南北義大利之間巨大的經濟差距,迫使不斷有南方的義大利人搬遷到北部或前往新大陸。義大利本來與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之間簽訂有三國同盟。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一方。但義大利在戰後並未完全得到英法應允的土地。由於談判桌上的失敗加上戰爭為義大利經濟和社會帶來的巨大衝擊,導致國內形勢持續不安。戰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黨則利用這一時期崛起掌權。在二戰中,義大利站在了軸心國的一方與德國希特勒結盟,1943年敗於西西里,墨索里尼垮台,被憤怒的人民處決。二戰戰敗後,君主制度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義大利共和國的建立。
義大利共和國
第一共和國(19461992)
義大利在194662日舉行全民公投變更君主制成為共和國,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的兒子翁貝托二世被迫退位,62日成為義大利國慶日。這是第一次在義大利允許婦女投票的選舉。於1948年實施共和憲法,由上下兩院選舉總統,實行三權分立。天主教民主黨在大選勝利後,隨即率義大利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根據1947年巴黎和平條約,東部邊境地區被併入南斯拉夫。1954年,自由領土里雅斯特由義大利和南斯拉夫均分。 1949年,義大利成為美國盟邦,這有助於重振義大利經濟並通過馬歇爾計劃。1957年義大利並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會員,後來也成為為歐盟重要國家。在19501960年代有長期的經濟增長。
1970年代,義大利面臨的政治不穩定,在1980年代結束。進入著名的領導年代(Lead od Year),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廣泛的社會衝突和恐怖主義行為進行議會外動作。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cy) 領導人阿爾多莫羅被刺身亡,導致最後一次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共產黨(PCI)的之間的“歷史性的妥協”。1980年代,第一次由共和黨和社會主義黨(貝蒂諾克拉克西)兩黨共同管理政府。 


在結束多年的領導年代後,社會主義黨(PCI)逐漸增加了支持度。由貝蒂諾克拉克西領導的社會主義黨對蘇聯的抨擊火力強烈;克拉克西並贊成美國總統雷根在義大利佈署潘興核子彈。


第二共和國(1992年至今)
1992年到1997年,義大利面臨的重大挑戰,選民對政治不再抱有幻想以及政治癱瘓,大量的政府債務,廣泛的貪腐和有組織犯罪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統稱為Tangentopoli制度。貝蒂諾克拉克西,被許多人認為是Tangentopoli象徵,領導義大利社會黨。Tangentopoli後來接受稱為Mani pulite(義大利語“乾淨的手”)的司法調查,選民要求政治,經濟和道德的改革。與Tangentopoli醜聞有關的所有主要黨派,尤其是政府聯盟在1992年至1994年經歷了嚴重的危機,被解散分裂,不少前基民黨及社會黨成員加入現今義大利兩大政治陣營,分別是由原義共改組的左翼聯盟和媒體大亨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領導的右翼聯盟。其他小黨派則完全崩解。 

1994年的選舉也使席捲媒體的巨頭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自由之極”聯盟領袖)就任總理。但是當北方聯盟(Lega Nord)撤回支持貝盧斯科尼後,貝盧斯科尼被迫於    199412月下台時。貝盧斯科尼政府由總理迪尼繼任,而在1996年初離任。 


19964月全國大選的勝利導致了中左聯盟的羅馬諾普羅迪擔任總理。普羅迪領導的第一屆政府成為義大利史上第三最長的內閣,但他在199810月敗於一個僅差三票的信任投票。由民主黨的左派領袖與前共產主義馬西莫‧達萊馬成立新政府,但在20004月後表現欠佳,他的聯盟在地方選舉中落敗,達萊馬辭職。隨後的中間偏左政府是由阿馬托(社會民主黨)領導,包括大部分相同的政黨,曾於1992-93年擔任總理,期間從20004月至20016月。 隨後,中間偏右的執政和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持續繼續執政 5年為一個完整的任務,成為戰後義大利在位最長的政府。貝盧斯科尼加入了美國領導的聯軍對伊拉克作戰。 


2006年選舉產生的政府,普羅迪處在一個微弱多數的參議院。在第一年,普羅迪總理遵循審慎的政策,經濟自由化和減少公共債務。貝盧斯科尼贏得了在2008年的選舉和現在的中間偏右聯盟重新掌權。到了2011年歐債爆發義大利成為所謂歐豬國家之一, 不過目前狀況已經回穩。
義大利目前雖不算是一級科技大國,但法拉利(Ferrari)、藍寶堅尼(Lamborghini)與瑪莎拉蒂(Maserati)等高級跑車馳名全球,在火車工業也有獨到之處,在軍事科技上尤其是海軍也是有其特別之處,是目前世界上少數有能力能獨立設計製造航艦的國家之一,而義大利美食與高級時尚業也在世界獨樹一幟。且身為文藝復興發源地義大利更是處處充滿古蹟與美麗的建築,並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為數眾多的人類文化遺產(截至20067月,義大利共有41項世界遺產,居世界第一),且義大利的歌劇與美術品更是世界極品,威尼斯影展並與坎城與柏林影展並稱歐洲與世界的三大影展,也與奧斯卡金像獎齊名。而義大利也重視體育等的發展至今共辦了一次夏季奧運、兩次冬季奧運與兩次世界盃足球賽(共得到四次冠軍、兩次亞軍與一次季軍,也可永久保留一座雷米金杯),而義大利甲組職業足球聯賽(Lega Serie A)擁有廣大球迷。此外,義大利也辦了三次萬國博覽會並打算於2015年於米蘭舉辦第四次萬國博覽會,並誕生了二十位諾貝爾獎得主。
地理環境
義大利領土以自歐洲大陸延伸入地中海的靴子型的亞平寧半島為主,和兩個主要島嶼—撒丁島和西西里島組成(分別為地中海第一和第二大島嶼)。以此三部分義大利水域分為:東北方的亞得里亞海,東南方向為伊奧尼亞海,西南方向為第勒尼安海,以及西北方向是利古里亞海。
境內有兩座重要山脈,北邊的阿爾卑斯山脈(the Alps)為義大利與北方鄰國的邊界,亞平寧山脈(the Apennines)由西北往東南縱貫義大利半島,成為半島的脊樑山脈。 亞平寧山脈構成半島的主幹,並向西北方向綿延約1,000公里與阿爾卑斯山脈相接。弧形的阿爾卑斯山則環抱義大利的北部。在北部有一個大面積的沖積平原,波-威尼斯平原。它是由波河及其源自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山脈和道羅邁特山脈的眾多支流沖積而成。其它著名河流諸如:台伯河、阿迪傑河和阿爾諾河等。
義大利的最高點是海拔4810米的勃朗峰,超過4,000米的山峰還有玫瑰峰(4,637)和切爾維諾峰(4,476)。義大利還有兩座著名的火山:靠近那不勒斯,目前休眠的維蘇威火山和卡塔尼亞附近歐洲最高的火山而至今仍在活躍的埃特納火山(3,323)火山活動在義大利活動仍舊頻繁。
西部沿海平原較為寬廣,包括有亞諾河(the Arno River)下游的扥斯坎尼(Tuscany)、臺伯河(the Tiber River)下游的拉丁姆平原(the Laitium Plain)等等,面積最大的平原是波河(the Po River)所流經並沖積而成的波河平原,波河由西向東,最後流入亞德里亞海(Adriatic Sea)
氣候
義大利國土南北狹長、屬於地中海型氣候,四季分明,日照也差異甚大,夏天炎熱,到晚上九點天都還亮著,冬天是不到下午五點天就黑了。
一般來說,氣溫上比中西歐各國來得溫暖。北部冬天嚴寒,到米蘭、威尼斯一定要帶大衣,而西西里島、波隆那就算到冬天都還算暖和。
十大城市
1.羅馬(Rome)
2.米蘭(Milan)
3.那不勒斯(Naples)
4.杜林(Turin)
5.帕勒莫(Palermo)
6.熱內(Genoa)
7.波隆納(Bologna)
8.佛羅倫斯(Florence)
9.巴利(Bari)
10.卡塔尼亞(Catania)
節慶
義大利重要藝術活動時間表
Venice Film Festival (September)威尼斯電影節(九月)
重要音樂節
Arezzo Wave (Rock & Blues Festival, July)浪潮(七月搖滾與藍調音樂節)
M-Tv Day (in Bologna, mid-September) M-TV(九月中旬波隆納舉行)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Florence, May & June)五月佛羅倫斯音樂節(佛羅倫斯,五月與六月)
Ravello Classical Music Festival (June – September)拉維羅古典音樂節 (六月至九月)
http://www.rcs.amalficoast.it
Ravenna Festival (June – July)拉維納音樂節(六月,七月)
Sanremo Festival ( March)聖樂摩音樂節(三月)
Estate Musicale Chigiana (June - August)齊加納夏日音樂祭(六月至八月)
Spoleto Festival (June – July)史波勒特音樂節(六月,七月)
Umbria Jazz (July)溫布里亞爵士音樂節(七月)
Concerts at the Certosa in Pavia (July – September)切特沙音樂會(七月至九月在帕維亞舉行)
Music and drama festival in Taormina (July – August)陶歐迷娜音樂及戲劇節(七月至八月)
義大利民俗節慶
大部分的義大利城鎮和鄉村用以紀念當地的歷史或宗教事件,最著名的列於此,許多傳統節慶日期每年都不同。
Carnival of Venice (February/March)威尼斯面具節(2/3)
Carnival of Viareggio (February/March)崴瑞吉歐面具節(2/3)
Historical Regatta of Venice (September)威尼斯傳統划船比賽節(九月)
Palio in Siena (July and August)西耶那賽馬節(7月和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