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南太平洋的大洋洲除了少數幾個國家如澳洲、紐西蘭與巴布紐幾內亞等國外,多數是小島或群島型的海島國家,受地球暖化程度導致海平面上升影響很大,有些國家已經有被海洋淹沒滅國的可能。由於人煙稀少,大洋洲的經濟發展也主要以出產農漁畜牧礦產等第一級產業以及旅遊業為主,近年來的魔戒系列電影也為紐西蘭帶來文創產業以及相關的旅遊商機。本區最流通的貨幣當屬澳幣與紐西蘭幣,除了澳洲跟紐西蘭本國流通外也有島國採用為法定貨幣,太平洋法郎也成為多個群島的法定貨幣,此外美元也是大洋洲很多群島採行的法定貨幣。
澳幣(Australian dollar)
澳洲最初採用英鎊當法定貨幣,但自1910年之後發行自己的通貨澳洲鎊,幣值與英鎊等同。當時1鎊=20先令=240便士。
1966年澳洲推行十進制之時,貨幣亦同時改作十進制。由於當時一美元的價值大概等於0.5英鎊,所以新的十進制通貨改為與美元連動。新通貨的單位為澳洲元,幣值等同於舊澳洲鎊的半鎊。每一元等於100分,一分大概等於1.2便士。從1995年起,澳洲採用塑膠材質的鈔票,與以往紙幣相比不易破損、更耐用且美觀。
澳幣是典型的商品貨幣,澳大利亞在煤礦、鐵礦石、銅、鋁、羊毛以及棉紡織品的國際貿易中占有絕對優勢,因此這些商品價格的上漲,對於澳元的正面影響很大。儘管大洋洲不是黃金的重要生產國和出口國,但是澳幣和黃金價格的連動特徵非常明顯;而石油價格的漲跌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澳幣走勢。同時,澳幣是高利息貨幣,美國利率前景和國債收益率的變動也對其有很大影響。澳幣目前是少數採用塑膠材質紙幣的國家。
流通鈔票與硬幣:
紙幣有$5、$10、$20、$50、$100五種面額。
硬幣有1¢、2¢、5¢、10¢、20¢、50¢、$1、$2八種面額。
中央銀行網址:http://www.rba.gov.au/
鑄幣局網址:http://www.ramint.gov.au/
紐西蘭最初使用英鎊當貨幣,1840年開始發行紐西蘭鎊,從1933年開始紐西蘭鎊和英鎊就已經正式分家了。
1964年紐西蘭議會通過十進位貨幣法,決定於1967年轉換新貨幣。當時就有人建議把新貨幣叫鷸鴕(kiwi),來避免與美元混淆,但最後還是決定選擇元這個名稱,政府對此發動了大幅度宣傳。1967年7月10日紐西蘭元正式被引入,取代過去的紐西蘭鎊。兌換值為1紐西蘭鎊換2紐西蘭元。紐西蘭元是紐西蘭、庫克群島、紐埃、托克勞及皮特凱恩群島的法定貨幣, 紐西蘭緊鄰澳洲,本身與澳洲經貿往來密切,且其國內原物料出產與澳洲也十分相近,也是世界原物料主要出口國之一,不過紐西蘭貨幣流通量無法與澳幣相提並論,在貨幣特性裡屬於小型貨幣,漲跌波動幅度自然比流通量大的貨幣大得許多,故實際上紐幣與澳幣走勢幾乎相同,差異只在於波動幅度及領先落後而已。
太平洋法郎(CFP franc)
太平洋法郎是太平洋海域的法國屬地法屬玻里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和瓦利斯和富圖納的流通貨幣。太平洋法郎與歐元之間採固定匯率兌換,1太平洋法郎等於0.00838歐元。
太平洋法郎與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都發行於1945年12月,這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布雷頓森林協議影響導致法國法郎的價值降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比法國有更大的影響力,因此被設定成與美元有固定匯率。
1949年9月改成與法國法郎有固定匯率,其中新喀里多尼亞的太平洋法郎則在1969年採行對澳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
由於後來法國改採歐元,目前平洋法郎與歐元之間採固定匯率兌換。
CFP法郎在1945年制定的時候是太平洋地區法國殖民地法郎(des
Colonies françaises du Pacifique)的縮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