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總人口佔了世界將近二分之一,而整體經濟產值佔世界經濟總份量也相當大,世界前十大經濟體有三個是亞洲國家(日本、印度與中國),而其他經濟體如韓國、台灣、印尼、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等也不算小。從1960年代日本的高經濟成長帶頭,並帶動1970~19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虎?(Four Asian Tigers)經濟成長,1990年代初期跑到東南亞,1990年代後期移到中國。
未來二、三十年內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可能還是集中在亞洲新興國家,尤其目前印度經濟一直高度成長,加上印度人力資源充沛,而在美國、日本積極發展與印度的經貿關係以及美國戰略政策改變後,搭配目前大印度圈(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與斯里蘭卡)與鄰近人口也眾多與資源豐富的東南亞以及緊鄰西亞產油國,更有可能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新火車頭,也會帶動印度對台日韓的採購發展所需成品或零組件與促進台日韓經濟成長,而且台日韓也可以對印度輸出文創產品與農漁產,而相關的基礎建設與民生需求也可望帶動紐澳的農牧與礦業發展,而印度也可以出口相關商品到世界各地,不過目前伊斯蘭國問題是目前亞洲經濟發展的一個隱憂。目前亞洲主要的法定貨幣有57種,最流通的為日元,其他比較流通的還有港幣、新加坡幣、韓圓與印度盧比。
未來二、三十年內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可能還是集中在亞洲新興國家,尤其目前印度經濟一直高度成長,加上印度人力資源充沛,而在美國、日本積極發展與印度的經貿關係以及美國戰略政策改變後,搭配目前大印度圈(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與斯里蘭卡)與鄰近人口也眾多與資源豐富的東南亞以及緊鄰西亞產油國,更有可能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新火車頭,也會帶動印度對台日韓的採購發展所需成品或零組件與促進台日韓經濟成長,而且台日韓也可以對印度輸出文創產品與農漁產,而相關的基礎建設與民生需求也可望帶動紐澳的農牧與礦業發展,而印度也可以出口相關商品到世界各地,不過目前伊斯蘭國問題是目前亞洲經濟發展的一個隱憂。目前亞洲主要的法定貨幣有57種,最流通的為日元,其他比較流通的還有港幣、新加坡幣、韓圓與印度盧比。
日元(Japanese Yen)
現在使用的日元是在1871年制定的,以取代當時的四進位的二分金。當年明治政府發布《新貨幣條例》,規定新貨幣採用金本位,以圓為單位,一日圓與1500毫克純金等值,並設有輔幣單位錢及厘,一百錢可換一日圓,而十厘則可換一錢。
而當時日本國內,因黃金與白銀比價低於國際市場,使得國際投機商有利可圖。他們將銀兩運入日本,換成黃金,再到其他國家出受。此舉擾亂了日本經濟,到了1874年,日本實際上轉向了銀本位制。雖然白銀的價格相對於黃金仍然在下跌,但出於貿易結算的考慮,日本對外貿易多以銀幣計算。
1897年,隨著日本貨幣法的發布,日元的金本位制度第二次以法律形式被確立下來。該法律規定一日元與750毫克黃金等價。1931年英國取消金本位之後,日本也在同年12月31日由大藏省宣布停止黃金輸出,禁止金幣與鈔票之間的兌換。
日本本身有相當規模的國內市場也是長期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為出口導向型經濟,由於1990年代泡沫經濟造成的經濟衰退,讓出口成為其國內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雖然如此日本仍是世界奢侈品與精品的重鎮,這個市場在日本依然佔有相當大的民間消費規模。經常性地干預匯市、使日元匯率不至於過強、保持出口競爭力,已成為日本慣用的外匯政策。日圓目前是亞洲流動比例最高的貨幣,也是世界上交易比重第三高的貨幣,也具有避險特性,泡沫經濟後日本一直無法擺脫通貨緊縮,加上日本持有美債比重為世界第二高以往常維持對美貿易順差(直到近年才轉為逆差)且日本本國持有日債比重遠大於外國投資者,這些造成了日幣千禧年後十年來一路升值,直到安倍晉三首相提出的三支箭政策才讓日幣開始大幅度貶值。
日本央行是世界上干預匯率最多的中央銀行,目前日本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二,干預匯市的能力也很強,日本央行和財政部官員經常性的言論對日元短線波動影響較大。
流通鈔票與硬幣:
紙幣有¥1000、2000¥、5000、¥10000四種面額。
硬幣有¥1、¥5、¥10、¥50、¥100、¥500六種面額。
中央銀行網址:http://www.boj.or.jp/
中央銀行網址:http://www.boj.or.jp/
印鈔機構網址:http://www.npb.go.jp/
鑄幣局網址:http://www.mint.go.jp/
新加坡幣(Singapore
dollar)
1845年至1939年,新加坡使用由海峽殖民地發行的叻幣作為流通貨幣,1940年後,新加坡跟隨馬來亞使用馬來亞元。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新加坡使用由日本軍政府發行俗稱香蕉鈔的日本軍用手票。二戰後,新加坡恢復使用馬來亞元;1953年,改換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匯率與馬來亞元為1:1。
1965年新加坡宣告獨立同年也成立共和國,但仍使用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當時的法定匯率為60馬元等於7英鎊。
1967年,英鎊貶值,原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停止發行,新加坡政府發行了新加坡元取代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當時同時發行的貨幣包括新加坡元、馬來西亞令吉及汶萊元,而且三國貨幣是等值的。當時新加坡元兌英鎊匯率為60新加坡元對7英鎊,這時候新加坡元與英鎊依然掛鉤,主要是因為英鎊區的協議。新加坡元曾經短暫與美元掛鉤。後來因為新加坡開始與各國有了貿易來往,與1973至1985年新加坡元開始以一籃子貨幣作為貨幣的匯率變動,1985年以後,新加坡元採浮動匯率制度。
新加坡幣也稱為星幣,新加坡為亞洲金融中心之一,主要代表東南亞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動,是新加坡與汶萊的主要貨幣。在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逐漸衰退後,資本主義世界持續尋找下一個世界工廠,有著大量年輕人口加上人口眾多且多數是開發中國家的東南亞市場(東協總人口約六億)便是其中之一,加上東南亞各國天然資源豐富、工資低廉,這都造成市場資金往東南亞搶錢的熱潮,未來甚至可能也可以帶動人口更多的大印度經濟圈(包含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與斯里蘭卡的總人口超過十五億)發展,也可望從印度再進入中東然後到達非洲與歐洲,再由歐洲進入俄羅斯,讓整個舊大陸連成一氣,往北可到達台灣、韓國與日本,南向到澳洲與紐西蘭往東向太平洋則可以到美洲。新加坡幣也成為近年強勢的貨幣之一,加上其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新加坡賭場開設、政府行政人員減薪應映景氣低迷、政治穩定、財政盈餘等關係,其貨幣也有避險的效果,但並無美元般的終極避險,僅為風險來臨時,波動較為微弱。
新臺幣的前身為臺幣,又稱為舊臺幣,在1946年發行。當初舊臺幣被定位為一種過渡時期的貨幣,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臺灣銀行券,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臺幣一比一兌換。由於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中國經濟重創,再加上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內戰,金融狀況不穩定,因此臺灣未使用當時流通於中國的法幣、金圓券,另外再發行臺幣。1949年由於國共內戰掠奪台灣資源到中國所導致的惡性通膨,臺灣省政府正式發行新臺幣,規定舊臺幣40,000元兌換新臺幣1元。
新台幣是目前台灣法定貨幣,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目前視韓國為主要競爭對手(不過好像韓國早就沒把台灣當對手了),匯率會受到韓圓一定的影響,近年則由於經濟過於往中國靠攏,和原本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國的政策大不相同,因此目前人民幣升貶對新台幣的影響也很大。
流通鈔票與硬幣:
紙幣有$100、$200、$500、$1000、$2000五種面額。
硬幣有$0.5、$1、$5、$10、$20、$50六種面額。
中央銀行網址:http://www.cbc.gov.tw/
中央銀行網址:http://www.cbc.gov.tw/
印鈔機構網址:http://www.cepp.gov.tw/
鑄幣局網址:http://www.cmc.gov.tw/
韓圓(South
Korean won)
印度盧比(Indian
rupee)
2016年印度新發行大面額盧比
盧比一詞就是銀幣的意思,在19世紀時,當時全球最強的經濟體系改以黃金作為貨幣依據標準,且隨著美國及歐洲殖民者在新大陸與其他殖民地發現不少新銀礦與銀,銀與金的相對價值也隨之下跌,印度就此不能以本身標準貨幣從外界採購,這事件稱之為盧比的衰落。印度在二戰後初期採社會主義政策本身的經濟發展也與世界脫節,隨著1990年代後的經濟成長,2006年印度儲備銀行(印度央行)制定印度盧比能夠完全自由兌換的時間表,讓盧比能全面解禁與世界主要貨幣接軌。
港幣(Hong
Kong dollar)
本來香港在英國開埠之初,採用英國貨幣,但因為當時與中國的貿易主要以銀作為單位,各地銀圓包括墨西哥鷹洋、西班牙佛銀(查理銀元)及大清銀圓等都在香港自由通行。1857年,香港政府宣布東藩匯理銀行發行之鈔票,可以用作繳付政府費用。後來,政府為更有效規管當地的通貨,於1862年7月正式宣布香港使用銀本位貨幣制度,而採用了銀圓為基本通貨單位。1863年4月,香港首次發行官鑄貨幣,從英國倫敦訂鑄1毫銀幣及1仙、1文銅幣,並於1866年5月在香港銅鑼灣成立香港鑄幣廠,自行鑄做1圓、5毫、2毫和1毫銀幣及1仙、1文銅幣。當時香港生產的一圓銀幣,都會印上「香港壹圓」四字。
到了1895年2月,香港總督府宣布墨西哥銀元(鷹洋)、英鎊銀幣及香港銀幣為香港法定貨幣,並禁止其他貨幣流通,惟民間仍習慣使用西班牙銀元(佛洋)、中國或日本銀元(龍洋)等其他貨幣,政府也未明令打擊。同一時間,香港從印度鑄幣廠訂鑄香港銀幣,以取代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1元紙幣。同年3月,香港正式制定法例,規定在英國政府批准下銀行才可發行紙幣。其後,渣打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有利銀行先後於1897年、1898年及1911年獲准發行在香港流通的紙幣。1912年,香港政府宣布禁止外國銅幣,並於1913年禁止外國鈔票、銀幣及鎳幣。
1935年,因為美國等地的銀價上升,引起中國及香港的白銀外流,11月9日港英政府通過貨幣條例,公布以「港元」作為香港貨幣單位,並將港元與英鎊匯率定為16.8港元兌1英鎊。1937年8月1日,終止了各種銀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為法定貨幣。不過在二次大戰日本佔領香港時,強行以日本軍用手票代替港元,戰後港元才恢復法定地位。二戰後港元最初與英鎊掛鉤,但是二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一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甚巨。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鎊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鉤。1983年,由於香港前途問題引發的信心危機令港元匯價大幅下降。1997年後隨著香港與中國經貿日增,以及美國經濟週期與香港相反,與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也為香港經濟帶來部分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港元利率只能跟隨美元利率,而不能因應本地的經濟情況調整;同時,香港的貨物不少從中國進口,因而帶來輸入性通貨膨漲,導致出現負利率。目前香港的貨幣由三家銀行所發行滙豐銀行、渣打銀行與中銀香港。
澳門幣(Macau
Pataca)
澳門幣的原文Pataca源自曾在亞洲廣泛使用的銀圓「墨西哥的八個雷亞爾」(Pataca
Mexicana)。首批澳門圓於1905年發行,總額為九千圓。澳門幣在1980年代已經開始與港幣之間實行聯繫匯率制度,以1.0315澳門幣兌換1港幣。由於港幣與美元實行聯繫匯率制度,所以澳門幣等於與美元間接掛鉤,匯率約為1美元兌澳門幣8圓。
馬來西亞令吉(Malaysian
ringgit)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經濟依存度相當高,馬來西亞在東南亞金融風暴後採取與美元掛鉤匯率的政策,但近年來由於跟中國經貿往來頻繁,2015年的人民幣大貶也導致令吉大幅度貶值。
令吉在泰國、印尼與菲律賓也相當流通。
泰銖(Thai
baht)
銖原本是重量單位,相當於15克,1940年代以前泰幣名稱為tical,後來才改稱銖(baht),由於一tical相當於15克的銀,後來索性使用銖為名稱。1902年銖不再與純銀掛鉤,因為銀價相對於金本位的貨幣大幅貶值。
1880年以前,匯率固定在一英鎊兌8銖,但在1880年代跌至10銖。銀價下挫拖累泰銖進一步貶值,到1902年跌至一英鎊兌22銖。其後泰銖轉制為金本位,匯率穩定在一英鎊兌13銖左右。一戰後,由於泰國經濟受戰爭影響相對較少,銖對英鎊升值至11,直至二戰來臨。
由二戰後直至1980年,泰銖與美元掛鉤,匯率固定在一美元兌20銖。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後,泰國將泰銖貶值至25銖,直至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止。泰銖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急速暴跌,1998年1月,泰銖改行浮動匯率,即時貶值一半,兌換美元跌至56銖的最低價,其後至2000年代中期前,約在1美元兌35-50銖之間波動。2006年底起,受泰國出口業飛速發展帶動,泰幣經歷了一段「瘋漲」的歷程,曾突破一兌30的價位。
菲律賓是曾被西班牙殖民統治而採用披索作為貨幣的國家之一,且後來被美國殖民後也沒有採用美元當貨幣。目前世界其他使用披索的國家包括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等。目前菲律賓披索採黃金本位主義,受黃金價格波動影響很大。
印尼盧比這名稱來自貨幣單位盧比即印度語的Rupee,但由於印尼曾長時間使用荷蘭盾作為貨幣,因此也使用印尼盾來稱呼印尼盧比。印尼在1610年至1817年間曾使用荷蘭盾作為貨幣,在二戰由日本所佔領的期間開始出現Rupiah,至二戰結束由爪哇盧比(Java
Rupiah)取代。
印尼盧比於1949年11月2日首度發行,當時的廖內群島和新幾內亞仍使用非標準的貨幣——廖內盧比(Riau
rupiah)與西新幾內亞盧比(West
Irian
rupiah),它們分別於1964年和1971年轉用印尼盧比。至1965年為應付通貨膨脹,當局發行新的印尼盧比,每新盧比兌1000舊盧比。1997年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讓印尼經濟重創至今尚未完全恢復也讓印尼盧比在幣值上相對弱勢。
越南是目前世界少數還實施共產主義的國家之一,但本質上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長期經濟快速成長導致數十年來越南比國際間快速的通貨膨脹下,越南盾已成為世界上幣值最低的貨幣之一。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原為英國保護國,使用特種印度盧比。1966年臨時改用沙烏地阿拉伯里亞爾作為貨幣單位,年底又改用卡達/杜拜里亞爾。1971
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正式成立,但並未發行自己的貨幣,而使用巴林第納爾和卡達/杜拜里亞爾為貨幣。1972年英鎊浮動後,上述兩種貨幣不再緊盯英鎊,對美元仍保持原來的比價。1973
年正式發行迪拉姆,匯率為3.947迪拉姆兌1美元,兌換率為10迪拉姆兌1巴林第納爾,1迪拉姆兌1卡達里亞爾。自1978年1
月,迪拉姆不再釘住美元而改與特別提款權掛鉤。1979年5月5日,迪拉姆與巴林第納爾及卡達里亞爾自由兌換中止,隨後迪拉姆多次貶值。自1980年起,美元為迪拉姆的干預貨幣,中央銀行只公佈迪拉姆兌美元的匯價,迪拉姆兌其他幣種的匯價均由商業銀行根據國際市場的匯率趨勢自行確定。而目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由原本出口石油為主專行成為以觀光旅遊以及國際商務中心空運轉運樞紐發展。
1986年,里亞爾與美元兌換實行固定匯率制。沙烏地阿拉伯里亞爾實行與美元掛鉤的貨幣政策,美元與里亞爾間的固定匯率為1:3.75。
人民幣:
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後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的貨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定為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至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為止共發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目前人民幣兌換世界主要貨幣匯率跟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有極高關聯性,主要受政府的政策干預來決定匯率的大小。
由於跟歐洲經貿往來頻繁,英國脫歐對人民幣也造成相當程度影響。
如果有匯率兌換需求請參考: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snova.currency
歐洲貨幣
http://wwwsnova.blogspot.tw/2015/09/european-currency.html
北美洲貨幣
http://wwwsnova.blogspot.tw/2015/09/north-american-currency.html
南美洲貨幣
http://wwwsnova.blogspot.tw/2015/09/south-american-currency.html
大洋洲貨幣
http://wwwsnova.blogspot.tw/2015/09/oceanian-isolated-islands-currency.html
非洲貨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