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俄羅斯汽車產業發展(Automotive Industry in Russia)


俄羅斯汽車工業歷史可回朔到前蘇聯時代的1929~1991年,在冷戰時期是藉由西方車商的協助在授權或未經授權下持續的直接或混搭仿製西方國家車款。 在整個蘇聯時代,並未建立自主的汽車、卡車甚至巴士的開發,在蘇聯解體前到達年產210萬到230萬輛車,並達到私人汽車世界第六位,卡車第三位與巴士第一位的產能。俄羅斯則繼承前蘇聯主要的各種汽車種類生產,生產量約180萬輛。汽車工業是俄羅斯重要工業雇用了約1%的勞動總人口, 在2012年俄羅斯是世界第11大汽車生產國與歐洲第二大(僅次於德國)
目前俄羅斯最大的車商為本土私家車製造商AvtoVAZGAZKAMAZ則是主要重車生產商,目前共11家外國車商在俄羅斯境內有生產營運或者建立工廠俄羅斯也是目前歐洲最大汽車市場之一
Flag Counter
俄羅斯帝國與蘇聯時代(Russian Empire & Soviet Union Era)
俄羅斯帝國時期Tsarist Russia生產小量Russo-BaltPuzyryovFrezeLessner以及其他車輛。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Prombron生產小量Russo-Balt私家車,而AMO (後來改成 ZIS之後再改成ZIL )依據FIAT設計生產了蘇聯第一輛卡車。
1929FordNizhny Novgorod 成立蘇聯最早的量產車廠GAZ(Gorkovsky Avtomobilny Zavod, Gorky Automobile Factory),一年後 Ford 在莫斯科建立了第二座汽車工廠AZLK,更在二戰後成為蘇聯主要的汽車製造廠。
不同於世界其他主要汽車製造商,由於政府政策,在蘇聯時代汽車生產早期私人汽車僅佔很小的份量。到了1960年代開始,蘇聯工業開始選擇設計適於量產的私家車款。為了成本效益考量決定選擇現存的新式車款,於是蘇聯領導階級再次尋求西方的技術援助,包含VWFord等車款都在考量之內。最後選定FIAT 124則是由於設計簡單且良好並且易於生產與維修 ,工廠在1966年於小鎮Stavropol Volzhsky開工並在1970年完工,而此城鎮後來人口也成長到五十萬並更名為Togliatti。而另一座由Renault協助在Izhevsk設立的Izhmash工廠則用來生產AZLK Moskvitchs以及Moskvitch式的混合車款,而歐洲最大重卡車工廠Kamaz則在美國與西德幫助下於Naberezhnye Chelny成立, 同時GAZZILUralAZKrAZMAZBelAZ等卡車工廠也陸續成立。
到了1980年代早期,蘇聯汽車工業包含幾個主要工廠生產各式各樣車款:
私人汽車生產商
AZLK((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 имени Ленинского Комсомола)GAZ的原始部分)Izhmash
VAZ(生產Fiat 124以及以Lada為品牌出口的車輛)ZAZ
卡車生產商
BAZBelAZKamazKrAZMAZMZKTUralAZ
巴士生產商
ErAZGAZKAvZLAZLiAZPAZZiU
其他車輛
KAZLuAZRAFUAZZIL
到了後來整個蘇聯汽車產業全盛時期,俄羅斯年生產180萬輛,烏克蘭生產20萬輛,白俄羅斯生產4萬輛,而其他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汽車生產量就很少,而且只有俄羅斯跟烏克蘭有生產所有種類的車輛。
主要工廠除了ZAZLuAZ位於烏克蘭其他都在俄羅斯,部分卡車工廠也設立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美尼亞與吉爾吉斯,而巴士也在烏克蘭、拉脫維亞、立陶宛與塔吉克生產。
本國汽車產量僅能滿足45%的國內需求而且不准外國私家車進口,而等候買車的更是大排長龍,國內買家必須等待數年才能買到車,而且國內生產汽車還優先出口。1970年代主要的私家車由VAZ(Lada為品牌)還有GAZ(Volga牌,為國內最有聲望的汽車廠牌且有60%是給政府機關使用),也出售Moskvich Zaporozhets以及四輪驅動的LuAZ轎車以及輕型四輪驅動車輛UAZ(除役後才可購買)。豪華禮車品牌 Chaika(GAZ 工廠)ZIL1988年以前也無私人小型巴士、廂型車、卡車與巴士。當時蘇聯一年出口 30~40萬輛車,主要出口到東歐也包括西歐,車款品質不一但通常不比西方同級車款差。公路上有大量卡車(Volvo與MAN來自資本主義國家而LIAZCsepelIFA得來自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卡車(Magirus-DeutzTatra),運貨卡車 (RoburAvia)以及郊區、城際與旅遊巴士(IkarusKarosa)進口。

冷戰到輝煌年代(Cold War to Heydays)(1991~2008)
儘管到了1987年後期,蘇聯年產兩百萬台車供應45%的國內需求。但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的本土汽車業面臨國外進口競爭的危機,日本車攻佔了低價位Lada的市場,而高階市場則有 MercedesBMW來跟Volga競爭。而蘇聯倒台後俄羅斯的經濟不振也影響汽車買氣,到1993年整個汽車出口也比1990年下跌14%, 而Lada在西歐銷售也在1990年後下跌,主要受到歐盟排放標準影響,出口到西歐也在1990年代後期中斷 。Lada 1980年代後期於英國曾達到年銷售量三萬台,不過後來幾年在其他更低價品牌的競爭下也無法維持競爭優勢。
在千禧年早期俄羅斯經濟恢復,巨觀經濟趨勢強勁與大量人口收入的增加,也帶動車市的強烈需求,而到 2005年俄羅斯車市更是一飛沖天共賣出144萬輛車,包含本土品牌83萬輛與進口車61萬輛。外國車商也開始大幅度投資俄羅斯,外國車款產量從200515萬輛暴增到200745萬輛,讓俄羅斯成為當時世界成長最快的車市。
為了提振本土汽車的市佔率,俄羅斯政府實施了幾個保護措施,以及投入計畫來吸引外國車商。到了2005年後期,俄羅斯政府立法成立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ic zones)以鼓勵外國車商投資,減免資產與土地稅,有些地區還提供投資額超過一億美元以上的特別協助 包含Saint Petersburg/Leningrad Oblast(Toyota, GM, Nissan) Kaluga Oblast(VW)
自從2000年代,外國車商開始群聚俄羅斯, 除了著眼於俄羅斯本土市場外也當成對外出口的發電機,尤其俄羅斯勞動、資源與能源成本僅有西歐的 1/6

全球財政危機與近期發展(Global Financial Crisis & Recent Development)(2009~)
俄羅斯車市在2008 年經濟海嘯受到重創,私人轎車產量從2008年的147萬輛衰退成200959萬輛,貨車與卡車的銷量也從25萬輛衰退成9萬輛。到了2008年後半年,俄羅斯政府提供了五十億美金來改善汽車產業的情勢,包含二十億對有財務危機公司的紓困,以及三十億對買俄羅斯車子買家的信貸,時任總理的普丁則強調此舉動是為了挽救失業。而對進口私家車與貨卡車的關稅則從最低50%增加到100%,而關稅則與車輛引擎大小相關。這項措施後來導致幾個城市的示威,尤其以進口日本車為經濟主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為了補償其損失,普丁下令汽車製造商Sollers將一座工廠從莫斯科移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並於2009年完成搬遷 。
最有效的措施為20103月開始實施的car scrappage scheme ,在此措施下買新車的將可獲得 六十萬盧布的補貼,此舉讓俄羅斯最大車商Avtovaz的銷量在2010年第二季倍增。到了2010年結束時, 汽車生產量已回復到金融危機前,十部暢銷車有九部是俄羅斯本國生產的,而AvtovazLada車款則名列暢銷車榜首。

俄羅斯汽車年產量一覽
Year Units
1995 994,000
2000 1,205,581
2005 1,354,504
2010 1,403,244
2011 1,990,155
2012 1,990,155
2013 2,175,31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