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汽車的重要發明多是德國人最先發明的,卡爾.賓士(Karl Benz)領先開發出汽油動力車,尼古拉斯·奧圖(Nikolaus Otto)發明了四行程內燃機引擎以及魯道夫·狄塞爾(Rudolf Diesel)發明柴油引擎。
目前德國境內共有五家汽車廠商與七個品牌分別是福斯(Volkswagen
AG)(副牌奧迪(Audi)與保時捷(Porsche))、BMW
AG、戴姆勒(Daimler
AG)、歐寶(Adam Opel
AG)以及Ford-Werke
GmbH,且目前是世界汽車產量第四大國。德國目前有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MAN
AG與Scania AB三大商用車廠。
德國車以品質好、安全可靠聞名於世,
德國汽車設計是獲得歐洲年度風雲車(European
Car of the Year),International Car of the Year 與世界年度風雲車(World
Car of the Year)等獎項殊榮最多的國家,
還有兩款車Volkswagen
Beetle與Porsche
911入選世紀之車(Car
of the Century)的第四名跟第五名。
1870年代後期Karl
Benz及Nikolaus
Otto各自獨立開發出四行程內燃機引擎(four-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1887年Benz將他的發明用於客車上,促成汽車發明並開始流行於世。
黃金年代、大蕭條與汽車化(Golden
Era,Great
Depression and Motorization)(1911~1945)
一戰敗戰雖對德國汽車工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但戰爭結束後,德國人僅用了10年的時間就超越了戰前的繁榮。1926年Karl
Benz與Gottlieb
Daimler成立了Daimler-Benz並以Mercedes-Benz品牌生產汽車。另一家汽車大廠BMW雖然早在1916年成立但直到1928年才開始生產汽車。
到了1920年代初期的威瑪共和時期則由於經濟發展乏力,讓德國汽車工業進展緩慢使得德國開放汽車市場讓美國主要汽車業者進入,
1925年福特成立Ford-Werke,而GM則在1929年接掌德國汽車業者Opel。1923年到1929年這7年時間,被稱為是德國汽車工業黃金般的二十年代。汽車工業發展迅速,汽車技術發展得越來越完善。
19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讓德國汽車產業面臨嚴重危機,原本的86家汽車廠僅有12家度過大蕭條-包含Daimler-Benz,Opel以及
Ford在科隆的工廠。奧地利工程師Ferdinand
Porsche於1931年在奧地利成立保時捷(Porsche
GmbH)後來遷到Stuttgart,強烈德國風格的跑車廠就此誕生,二戰期間曾為德國設計虎I與虎II坦克也生產數款坦克車。而四家德國主要車廠Horch
,Dampf Kraft Wagen(DKW) ,Wanderer以及Audi在1932年則形成策略聯盟-Auto
Union,並成為後來德國汽車業在大蕭條後重振的主力。德國汽車業在納粹贏得勝選後翻轉,當時提出了Motorisierung(motorization)的運輸政策來改善人民生活水準,並大力建設高速公路。而Volkswagen當時的開發計劃被視為是國民車(people's
car)的濫殤。
迅速發展(Rapid
Development)(1945~1970)
到了二戰結束時,多數的汽車工廠被摧毀或者嚴重損壞,且德國的汽車廠都被盟軍接管,而當時德國東部則被蘇聯佔領,很多未受戰爭破壞的工廠設備則被拆解送回蘇聯以作為戰爭賠償。德國戰敗後許多工業發展受限,在困難的條件下依靠德國人頑強的民族性,德國的汽車工業快速恢復並獲得重生。西德經濟也從一片廢墟重建創造出著名的艾哈德經濟奇跡,只用了十幾年時間就超越英、法而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而汽車業便是1970年代經濟奇跡的重要推手。
戰後部分車廠如Maybach和Adler又開始生產非轎車的汽車,1945年Volkswagen在沃夫堡的產線除了戰時被轉為軍用卡車的外開始生產Volkswagen
Beetle(原本在二戰前就要量產的KdF-Wagen)。金龜車(Beetle)在1955年產量達到百萬輛而1965年則達到千萬輛成為德國以及世界暢銷車。而其他車商也開始依據戰前設計的車型重建產線並緩慢恢復產量。Mercedes-Benz在1946年恢復生產戰前設計的170
系列,1951推出搭配新式引擎的
220
系列與300系列。Opel則分別在1947年與1948年恢復戰前Opel
Olympia以及Opel
Kapitän的生產。Porsche則在1948年推出Porsche
356並在1964年推出長銷的Porsche
911。1949年Borgward
,以及1950年Goliath、Lloyd、Gutbrod,
和Auto
Union(DKW)都恢復汽車生產。BMW在1952年戰後則推出豪華車款BMW
501與BMW
502。1957年NSU
Motorenwerke重回汽車市場。
此時東德的車廠Eisenacher
Motorenwerk(EMW)生產Wartburg,以及VEB
Sachsenring Automobilwerke Zwickaug生產IFA
F8(從DKW
F8發展而來)與Trabant。
EMW 初期生產車型是依據戰前BMW
326與BMW
327車型而來,因為戰前的工廠就是屬於BMW的。
到了1950年代中後期Bubble
car- Bobla開始流行,BMW是此款車的主要製造商生產BMW
Isetta與BMW
600。其他流行車款還有Messerschmitt
KR175與KR200、Heinkel
Kabine以及Zündapp
Janus。微型車(microcar)也很流行,
流行車款有Glas
Goggomobile、BMW
700及Lloyd
600。
1950年代後期BMW出現財務危機被Quandt家族取得控制權並在1966年併購Glas。1961年Borgward
auto group, 包含Goliath與Lloyd退出汽車市場。1958
Auto Union被Daimler
AG併購,
但從1964到1966分階段賣給Volkswagen
AG(當時並將DKW
品牌結束並恢復Audi品牌)。1969年Volkswagen
AG併購NSU
Motorenwerke(Wankel引擎開發商)
並且和Auto
Union合併,但直到1977年NSU
的名稱因為Ro80
rotary-engine 轎車(saloon)銷售失利與可靠度欠佳才消失。
科技廣泛應用與對外擴張(Technology
Widely Adoption & Export Expansion) (1971~)
1970年代受兩次石油危機的影響,加上德國內需汽車市場已經普及,德國汽車出口減慢,而進口量卻增加,造成德國汽車總產量低速增長的態勢。
1970年代初期雖然老車款金龜車依然在世界各地暢銷,但新推出車款銷售欠佳所以福斯面臨財務困難,不過福斯也在1973~1976年的前輪驅動掀背車(hatchback)風潮受惠-Polo,
Golf與Passat都有佳績,1974年的Scirocco
雙門轎車(coupe)也在小跑車市場很成功。副牌Audi也受惠於1968年100
range 與1972年推出較小的80車款熱賣。整體而言Volkswagen和
Audi都在1970年代的海外市場受到歡迎並持續到1980年代。
1970~1980年代GM整合Opel與英國Vauxhall的汽車設計,差別只是在不同國家以不同品牌推出相同車款。面對來自福斯的激烈競爭,也在1979年推出最新款Opel
Kadett前輪驅動掀背車以及1981年全新的Ascona來對打。而福特在英國、西班牙、比利時與德國也推出掀背車款Fiesta
(1976), Escort (1980), Sierra (1982) 甚至推出豪華車款Scorpio
(1985)。這充分反映了從1965年法國推出Renault
16所造成的20年掀背車風潮特別反應在較小的車款,儘管豪華車的主流還是四門轎車(saloon),汽車製造商也在推出掀背車時同時推出四門轎車。BMW
與Mercedes-Benz則持續推出後輪驅動(rear-wheel
drive) 的四門轎車以及熱門的雙門轎車車款。
在1980與1990年代,德國汽車工業經歷合併與對世界各地大幅度擴張的階段。除了直接出口外,德國車商在歐洲、亞洲、拉丁美洲甚至美國成立或者購買汽車工廠。福斯著名車款金龜車在墨西哥的總產量甚至還超過德國並在1978年德國停產後繼續在拉丁美洲生產25年(VW後來在德國於1997年推出外型設計類似但搭配前輪驅動的後繼新金龜(New Beetle)車款)。1984年VW與中國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oration合資成立上海大眾汽車(Shanghai
Volkswagen Automotive),並在
1990年成立FAW-Volkswagen已在中國生產
VW與Audi
車款。 VW
分別在1986年與1991年
併購西班牙SEAT與捷克Škoda,此舉不只增加車款並擴大歐洲的市佔率
。VW也將零件跨品牌使用,例如2000年Volkswagen
Golf的汽車底板(floor
plan)同時也用於Audi
A3、 Audi TT、SEAT
Toledo、Seat Leon、Skoda
Octavia與Volkswagen
Bora。1998年
VW
跨入豪華車與超級跑車市場購入英國Bentley以及義大利的Bugatti(最初為法國車商)與Lamborghini。
BMW在1994年購入英國路華集團(Rover
Group)但因虧損嚴重在
2000年又賣出,不過BMW維持Mini的品牌,2001年後Mini車款都在英國生產。1990年代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開了SUV產線,並在2003年正式擁有Rolls-Royce
Motor Cars的品牌名稱,同年也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BMW
Brilliance。1998年Daimler-Benz併購Chrysler
Corporation,然而因為文化差異與營運虧損於2007年售出,但保留在中國的合資公司Beijing
Benz。1998年Daimler-Benz啟動Smart品牌並於2002年重啟Maybach品牌。1990年代Daimler-Benz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開了SUV的產線。2012年Volkswagen
AG 入主Porsche。
同時期GM的電動車Chevrolet
Volt(2011)與Voltec科技
(2010)由Opel的德國工程師發明。
德國汽車年產量
Year | Production |
1950 | 306,064 |
1960 | 2,056,149 |
1970 | 3,842,247 |
1980 | 3,878,553 |
1990 | 4,976,552 |
1995 | 4,667,364 |
2000 | 5,526,615 |
2005 | 5,757,710 |
2010 | 5,905,985 |
2011 | 6,146,948 |
2012 | 5,649,260 |
2013 | 5,718,222 |
2014 | 5,907,548 |
2015 | 6,033,164 |
Source:OICA
德國車款得獎一覽
Year | Title | Type |
1968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NSU Ro 80 |
1973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Audi 80 |
1974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Mercedes 450S |
1978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Porsche 928 |
1983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Audi 100 |
1985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Opel Kadett |
1987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Opel Omega |
1992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Volkswagen Golf |
2009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Opel Insignia |
2010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Volkswagen Polo |
2012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Opel Ampera |
2013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Volkswagen Golf |
2015 | 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 Volkswagen Passat |
2005 | World Car of the Year | Audi A6 |
2006 | World Car of the Year | BMW 3-Series |
2006 | World Performance Car | Porsche Cayman S |
2007 | World Performance Car | Audi RS4 |
2007 | World Green Car | Mercedes-Benz E320 Bluetec |
2007 | World Car Design of the Year | Audi TT |
2008 | World Performance Car | Audi R8 |
2008 | World Green Car | BMW 118d |
2008 | World Car Design of the Year | Audi R8 |
2009 | World Car of the Year | Volkswagen Golf |
2010 | World Car of the Year | Volkswagen Polo |
2010 | World Performance Car | Audi R8 V10 |
2010 | World Green Car | Volkswagen BlueMotion |
2012 | World Car of the Year | Volkswagen up! |
2012 | World Performance Car | Porsche 911 |
2012 | World Green Car | Mercedes-Benz S250 CDI BlueEFFICIENCY |
2013 | World Car of the Year | Volkswagen Golf |
2013 | World Performance Car | Porsche Boxster/Cayman |
2014 | World Car of the Year | Audi A3 |
2014 | World Performance Car | Porsche 911 GT3 |
2014 | World Green Car | BMW i3 |
2014 | World Car Design of the Year | BMW i3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