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3000年前,智利開始有人類居住。16世紀,西班牙人開始征服此地,並且建立殖民地。直至1820年後,智利自西班牙獨立。
智利的原居民是印第安人。十五世紀時期,其北部為印加帝國統領;南部則為阿勞坎人所控制。主要以農業生產和漁獵等為生。
15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法蘭西斯克·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征服印加帝國,並派遣他的夥伴迪高·阿爾馬格羅入侵智利,但遭印第安人襲擊而退回。1540年,皮薩羅派遣皮治奧·巴爾迪維亞再次侵入智利,並陸續建立聖地亞哥、康塞普西翁和瓦爾迪維亞等城鎮;智利遂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殖民時期的智利最初是由秘魯總督直接管轄。1778年,西班牙王室設置智利都督府和檢審庭作為智利的最高統治機構。西班牙殖民者侵佔大片土地,強迫印第安人從事農業勞動或
採掘貴重金屬,給當地人民造成嚴重災難。1810年9月18日智利獨立戰爭,出生於聖地亞哥的白人推翻了殖民政權,成立獨立政府。1814年10月,秘魯總督派兵前來智利並恢復殖民統治。此後,智利人民起義不斷,並在貝爾納多·奧希金斯和何塞·德·聖馬丁的領導下在查卡布科大敗西班牙殖民軍。1818年2月12日,奧希金斯正式宣布智利獨立,成立智利共和國。
智利共和國(1818-1891)
智利獨立後,奧希金斯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民生,如取消貴族爵位、發展公立學校和鼓勵對外貿易等。此舉觸發了地主階層的不滿,加劇社會不同階層的矛盾。1823年,奧希金斯被迫辭職,流亡秘魯。1831年,保守黨上台執政,制定憲法賦予總統極大權力以確保地主階層的利益,並確立天主教為國教。在這期間,保守黨政府大力發展銅礦業,改善了智利的經濟。1879年,南美太平洋戰爭爆發,智利吞併了秘魯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還有玻利維亞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區。1886年,荷西·巴爾馬塞特(José
Balmaceda)上任。之後智利發生內戰,海軍軍官荷爾·蒙特(Jorge
Montt)最終奪得政權。
國會共和時期(1891-1925)及總統時期(1925-1973)
此後,地主階級聯合大進出口商通過國會控制政府,開始了所謂「國會共和時期」(1891~1920)。這個時期,智利經濟有所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也逐漸成長起來,1909年成立了工人聯合會。1912年,在L·E·羅卡瓦隆領導下成立了社會勞工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資本家大規模在智利投資壟斷事業,智利資產階級力量也有所增長。1920年,自由聯盟候選人A·亞歷山德里·帕爾馬當選為總統。1925年,召開制憲會議,制定新憲法,規定選民直接選舉總統,實行政教分離,徵收累進稅,政府有權徵用私人財產。工人運動日益發展。1922年社會勞工黨改名為共產黨,並加入共產國際。1932年亞歷山德里·帕爾馬再次當選總統後,反民主傾向加劇,法西斯勢力日益猖獗。1936年,激進黨、共產黨、社會黨、民主黨和勞工聯盟組成人民陣線。激進黨在人民陣線支持下執政,P·A·塞爾達(1938~1942)、J·A·里奧斯·莫拉萊斯(1942~1946)和G·岡薩雷斯·魏地拉(1946~1952)相繼任總統。前兩屆政府曾大力興辦學校,成立「生產開發公司」,發展民族工業,向農民貸款,發展對外貿易。與此同時,無產階級更加壯大。1941年國會選舉時,有18名工人代表被選入國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智利保持中立。1944年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1945年對軸心國宣戰。岡薩雷斯·魏地拉執政初期,曾吸收共產黨人入閣。1947年起,關押並流放大批共產黨人,鎮壓罷工工人,並和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斷交。1948年頒布<保衛民主法>,宣布共產黨為非法政黨。1952年,C·伊瓦涅斯·德爾坎波當選總統後,繼續執行對外追隨美國政策。由於美國資本的控制,智利民族工業發展非常緩慢;農業亦非常落後,全國70%的可耕地掌握在大地主手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日益發展。
1958年,自由黨和保守黨支持J·亞歷山德里·羅德里格斯當選總統。1964年,基督教民主黨領袖E·弗雷·蒙塔爾瓦當選總統後,曾對美資銅礦公司實行「智利化」(即合營);同時徵收地主的部分土地分配給農民。1970年,社會黨、共產黨、激進黨、統一人民行動運動、社會民主黨和獨立人民運動等
6個黨組成人民團結陣線,支持社會黨人S·阿連德·戈森斯當選總統。阿連德·戈森斯吸收共產黨人入閣,執政期間實行了一系列重大經濟和社會改革。1970年12月15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阿連德·戈森斯的政策引起美國壟斷資本家和國內保守派的反對,美國夥同其盟國對智利實行經濟封鎖。至1973年初期,在阿連德的任期內,通貨膨脹率高達800%。
1973年9月11日軍人發動政變,推翻了阿連德·戈森斯政府。陸軍司令奧古斯圖·皮諾契特
(Augusto
Pinochet)任「軍人執政委員會」主席。1974年6月,奧古斯圖·皮諾契特就任總統,1981年3月出任立憲總統。軍政府執政後,禁止政治活動,取締所有政黨。國內政局動盪,經濟困難,人民群眾對軍政府的不滿情緒日益強烈。在此期間,反政府活動加劇。
1989年12月14日,智利舉行總統和議會大選。基督教民主黨人帕特里西奧·艾爾溫(Patricio
Aylwin
Azócar)以聯合17個黨團的大聯盟收到55%的多數選票當選。帕特里西奧·艾爾溫之後,智利歷經數次民主選舉,民主政治進一步深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