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新加坡簡介(Introduction to Singapore)-2015


正式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
首都
新加坡
領土
716.1平方公里
政治體制
責任內閣制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五個社區(行政區)
中區(Central Singapore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
東北(North East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
西北(North West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
東南(South East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
西南(South West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
語言
新加坡有四種主要的溝通語言:馬來語、淡米爾語系、中文以及英語。由於新加坡曾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時,馬來語成為新加坡國語,雖說如此,馬來語主要還是在馬來社群環境中使用而已。
淡米爾語系是印度的主要語言,包括了印度西南方的方言跟北印度語。在新加坡有很多人使用中國的地方方言,特別是年紀大的中國人,他們會用廣東話、海南話、客家話等交談溝通。新加坡政府長期推廣中文運動,這項政策的目的是讓原本來自中國的各族群可以團結起來,並且確保新加坡的華人接觸傳統的機會,由於華人學童在學校裡必須學習母語,使得能說中文的人口數大增,許多華人在家裡也以方言為溝通工具。
另一方面,英語的使用越來越普及。在新加坡獨立以後,政府曾訂了一套雙語教育政策,想要推廣地方方言,以減少民眾使用英文的機會。不過華人畢業生認為,英文不只是商用語言而已,也是跟其他種族溝通的語言,政府的教育政策只會大量減少了他們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工作的機會。所以從1987年起,英語變成學校教學用的語言。雖然英語成功地扮演起各種族間溝通的橋樑,然而新一代的年輕人卻無法跟沒受過英文教育的老人輕鬆溝通。
宗教
新加坡的多種族特性直接反映出其人民宗教信仰上的複雜性。因為新加坡組成人民的特殊及多樣化,也就衍生了多種不同的宗教信仰: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等。新加坡的宗教信仰完全自由,所以可以看見印度廟、清真寺、教堂、道教的廟宇以及佛教寺廟共榮並存的奇特景象,真是滿天神彿。華人中有少數基督教徒,然大部分是信仰佛教以及道教為多;馬來人幾乎都是回教徒;而印度人以信仰印度教為最多,不過也有些回教徒與錫克教徒。
因為基督教在新加坡的出現,信仰傳統宗教的人口漸漸流失,接受英文教育的華人中堅分子正是第一批改信宗教的年輕族群。然而,儘管西方文化跟思想對新加坡人的影響越來越深,大部分的新加坡人還是保有其傳統宗教信仰。新加坡大部分的主要節日慶典都與宗教信仰有密切關聯,雖然宗教崇拜的力量已經無法深深影響年輕一輩以及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不過根據統計,在只有70%人口信仰傳統宗教的華人社區裡,幾乎每個人都會以期待的心情迎接農曆新年。
為了避免宗教偏見以及各教派之間的互相仇視,政府一向以謹慎的態度處理宗教問題,並且廢除學校裡的宗教教育。雖然政府提倡儒家思想,然儒家思想並不是一種宗教思想,而是社會道德行為的典範。
人種
能通多種語言的人口數有304萬人,其中77.3%是華人;14.1%是馬來西亞人;7.3%是印度人;歐亞混血及其他種族占1.3%
對觀光客來說,種族間的差異性成為新加坡的一大特色與趣味點,例如:牛車水(Chinatown)的中國城中尚保有中國傳統的街道景觀、東方神秘的典禮儀式;而小印度(Little India)是像是印度半島的縮小版,亞伯街(Arab St.)上的清真寺以及祈禱時間的規律鐘響都點綴了此區的異國風情。不過在本質上,現代的新加坡其實是個受西方文化強烈影響的城市。
貨幣
新加坡元,S$
Flag Counter

歷史
在西元七世紀時,新加坡被名為「海城」( Temasek),它是蘇門答臘古帝國-斯里佛室王朝的貿易中心。到了西元13世紀時,新加坡有了新名字-新加普拉,意思為「獅子城」,據說巴鄰旁王子桑尼拉烏它瑪到新加坡遊歷時,看見了一頭像是獅子的野獸,於是便以此為名,新名字一直延用至今。西元14世紀之時,新加坡成了鄰近各國兵家互爭的戰場,戰爭到後來並沒有出現的大贏家,新加坡社會與人民卻已受到深深的傷害,新加坡被各國遺棄,房屋全毀,一時間竟淪為荒涼的叢林,直至西元17世紀之後,新加坡才有了新發展。
新加坡是個相當年輕的國家,從正式成立共和國至今不過短短35年。新加坡所留下來的史料很少,居民一直靠海維生,從事漁業交易,當然也有不少人做了海盜。古代新加坡稱為「海城」,據說在1316世紀期間,東南亞有一個名為馬加巴多的王朝盛極一時,當時新加坡可能便由該王朝所統治。
西元1811年,一百位馬來人在其首領田緬剛的帶領下到此落地生根,8年之後,來自英國的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在新加坡河岸登陸,眼光獨到的萊佛士爵士認為雖然新加坡周圍海盜猖獗,不過卻不失為一個理想的英國海外貿易據點。 萊佛士於是逐步將新加坡建設成為一個自由港,萊佛士爵士登陸新加坡之前,這裡的確是一個雜草叢生沒沒無聞的小漁村。萊佛士架船來到這裡,發現這兒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極具發展的潛力,於是選擇在此設立大英帝國的海外貿易中心,並且採取自由貿易的措施,吸引了來自亞洲各國、中東甚至是美洲的商人,從事海上貿易。到了1824年,新加坡的人口從150人迅速增加到10000人,奠定了日後的發展實力,也證明這裡的確是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港口。
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佔領新加坡,並且被當作一處重要的軍事基地,使得戰火蔓延至新加坡。大戰結束後,新加坡再度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經過戰火侵襲之後的新加坡,不再相信其他國家的庇蔭,開始渴望自由與獨立。
隨著國家主義勢力的抬頭,英國政府首先在1948年開放新加坡人民有限制形式的選舉,接著在1955年又開放全面性的選舉,1959年又通過新加坡擁有自治政府,新加坡人推舉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律師李光耀出任第一任總理。在西元1963年時,新加坡在馬來亞首相東姑拉曼的提議下,和馬來亞、北婆羅州(也就是現在的沙巴)和沙勞越州,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
馬來西亞聯邦期間,李光耀和當時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在種族權利分配上意見不合,李光耀主張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民族平等方式來取代「土著優先」的保護土著政策。人民行動黨(新加坡)與巫統(馬來西亞)的政治較量更在19647月及9月兩次引發新加坡種族騷亂。最後,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勢惡化為由,在196587日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89日,以巫統為首的國陣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憲,解除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關係,新加坡正式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新加坡獨立後積極尋求國際承認,因恐懼被馬來西亞強行合併或被印尼攻擊(與印尼的對抗活動還沒結束),所以於19659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大英國協。196788日,新加坡成為東協會員國。
一般認為,新加坡的言論和新聞自由自獨立之後就一直被壓制,在新聞自由方面,新加坡在記者無國界(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發布的2014年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加坡僅排名第150位,為中後半段,其嚴苛的法治與高壓的政治環境也為許多人權組織詬病。雖然國會的構成來自選舉結果,但要把新加坡視作民主國家並不具太大的說服力,主要由人民行動黨掌控新加坡政經,非人民行動黨者很難參與政治甚至可能入罪。而新加坡整齊的市容與秩序主要是靠極度嚴刑峻法所達成,並非像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是靠人民自己守法所形成其死刑執行率甚至比北韓還高
獅城SINGAPORE的由來
你一定會發現,新加坡的英文發音有點怪怪的,感覺上好像不是英文字,沒錯。其實在西元7世紀時,新加坡名為「海城」,是蘇門答臘的古帝國斯里佛室王朝相當重要的貿易中心。但是在西元13世紀時,相傳有一位巴鄰旁王子桑尼拉烏它瑪來此地狩獵,意外發現一種奇特的動物,豔紅的身軀只有胸前雪白,漆黑的頭,體型大小與山羊相同,動作非常靈巧輕盈。王子認為這隻美麗的奇獸是獅子,於是將此地命名為「新加普拉」,意思是獅子城;因為獅子的馬來語是「Singa」、都市的馬來語是「pore」,所以就成了「Singapore」,從此沿用至今,這也就是大家都稱新加坡為「獅城」的由來。
地理環境
新加坡國土包括新加坡本島以及散佈在其附近海域上的58個小島。新加坡本島長42公里,寬23公里,加上全部的小島,總面積約646平方公里。
武吉知馬島(Bukit Timah)海拔高度有162公尺,是新加坡的最高點,島的中心是火山露頭,保存與開放的森林面積是新加坡眾島中最大的;島的西邊散佈著低矮的丘陵地,東南邊海岸線則幾乎是平坦的沙灘。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半島由一條一公里長的堤道連接,為了疏解擁擠的交通,本島的西邊建蓋了第二條堤道。目前新加坡政府最新的建設計劃要做更大規模的土地規劃和住宅區開發,這將會大大的改變新加坡原先的地理環境與市中心附近的自然環境。
在所有小島中,以面積只有3.3平方公里大的聖淘沙島(Santosa)最負盛名,它是鄰近新加坡市中心的景點公園,範圍涵蓋了島上50%的面積,風景區、儲水池、耕地跟軍事區域則占了40%的面積,剩下的4%為森林地。
氣候
新加坡屬於熱帶氣候區,整年的溫度幾乎都在20℃以上,即使到了晚上,氣溫有時也會飆高到30℃以上,甚至比白天溫度還要高。
新加坡的雨勢來得急也去得快,在旅遊期間很有可能每天都遇上下雨,實際上,新加坡一年裡只有一半的日子會下雨,雨季由11月到隔年1月,5月到7月,則屬於乾季,其他的月份中,溼度中等。平均而言,新加坡每個月都有大量的降雨量。
新加坡幾乎就位在赤道上,因此,除了11月到隔年1月的日照時間較短以外,每天日照時間平均為12小時。
節慶
由於融合了多樣性的文化與宗教,新加坡有不少的慶祝活動。雖然部分節日有固定的日期,然印度人、回教徒、華人大都以陰曆為慶祝節日的行事曆,因此所以每年的節日的陽曆日期都會有所更動。比方說,回教的慶典日期每年都要往後推算11天。旅遊局每年發行介紹慶典活動的手冊,在官方的指南詳細介紹每月節慶活動。
新加坡公定假日一覽表
節日 日期
元旦新年(New Year's Day) 11
農曆新年(Chinese New Year) 依照農曆,一月底或二月
勞工節(Labour Day) 51
國慶日(National Day) 89
耶誕節(Christmas Day) 1225
新加坡重要節慶一覽表
節慶名稱/參考日期
節慶內容
豐收節
Ponggal
(The Harvest Festival)
(十二月份)
 
南印度族豐收的日子,當天清晨他們用新鍋子煮飯直至沸騰,象徵著興旺豐收,然後聚集在興都廟內唸禱文,並以敲鈴、擊鼓、吹奏印度單簧管及巨型海螺伴奏。之後,信徒們將齋食先祭拜祖先,然後才自己食用,以示洗滌一切罪惡。實籠崗路的實里尼維沙柏魯瑪興都廟(Sri Srinvasa Perumal Temple)每年都舉行豐收節慶典
大寶森節
Thaipusam
(1月份)
 
興都教徒還願的節日,虔誠的教徒在求得神靈附身而成催眠狀態後,將尖勾利茅剌入體內,並抬著巨大的鋼製弓形枷鎖遊行。遊行路線從實籠崗路的柏魯瑪興都廟(Sri Perumal Temple)到登路的齊智廟,全長三公里
華族農曆新年
Lunar New Year
(2月份)
 
在華族農曆新年期間,新加坡大街小巷的華人商店擺滿了傳統的應景食物與物品,種類豐富應有盡有,華人聚集的牛車水(唐人街)一帶最為熱鬧,街頭巷尾都張燈結綵,懸掛吉祥的圖案與字句,充滿新年歡樂氣氛
回教齋戒月
Hari Raya Puasa
(1月份、回曆9)
 
回教齋戒月整個月份期間,教徒從日出到日落都不沾飲食,並聚集禱告以示虔敬。芽籠士乃區(Geylang Serai)的街道張燈結綵,夜裡一片輝煌,直到開齋節後結束
九宵節
Navarathiri
(10月份)
 
興都教徒對三位一體天神的配偶們表示敬意的日子,一連九個晚上7時半至10時,都有禱告會與印度古典歌舞表演。九宵節的高潮是登路的齊智廟上信徒抬神像的遊行
九皇爺誕辰
Nine Emperor Gods Temple
(10月份)
 
信徒高抬安置九皇爺像及香爐的聖轎出巡,上演酬神戲、設酬神宴、道士唸經等,是主要的慶祝方式
蹈火節
Thimithi
(11月份)
 
教徒對瑪赫哈拉達(Mahabharata)女神表示崇敬,興都教徒一連三天只吃齋食,許多教徒每天只用一餐並以地為蓆,以示懺悔之意。教徒並會赤腳踏過四公尺長的炙熱火炭堆。最熱鬧的地方在南橋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
萬燈節
Deepavali
(10月份)
 
興都教徒的盛大慶典,又稱屠妖節,節慶期間小印度區燈火輝煌,街上充滿歡樂人潮,以慶祝光明(正義)戰勝黑暗(邪惡)
聖誕節
Christmas
(12月份)
 
烏節路一帶的酒店、購物中心和辦公大樓,都把建築物的外觀裝飾成童話故事中的景物、巨型聖誕禮物及其他富有想像力的設計
回教開齋節
Ramadan
(12月至隔年1月份)
 
回教徒在屋外懸掛燈飾,並穿上華麗的傳統馬來服探訪親戚朋友。遊客可到芽籠士乃區觀賞七彩繽紛的節日燈飾,或是參觀馬來食品、傳統衣飾、峇迪布與手工藝品
耶穌受難日
Good Friday
(4月份)
 
基督徒在這一天參加彌撒、虔誠禱告和唱聖詩,以紀念耶穌的受難及復活
衛塞節
Vesak Day
(5月份)
 
紀念佛祖釋迦牟尼,高僧朗誦佛祖箴言,信徒踴躍捐獻並放生籠鳥,晚上舉行燭光遊行。地點在利峇峇里路(River Valley Road)的居士林、惹蘭紅的暹人寺禱及惹蘭大巴窯(Jalan Toa Payoh)的緬甸玉佛寺
哈芝節
Hari Raya Haji
(3月份)
 
回教徒慶祝赴麥加朝聖的日子。教徒清晨聚集在回教堂內一起禱告,然後屠殺動物並將肉品分送給窮人
備註:另外每年的67月份,新加坡會同時舉辦「新加坡熱賣會」及「新加坡美食節」的活動,前來的旅客可以享受購物的特價優惠及品嘗種異國美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