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德國簡介(Introduction to Germany)-2014


德國 Germany
正式國名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首都
柏林 (Berlin)
領土
357,021平方公里
政治體制
責任內閣制
行政區域
德國被劃分為16個邦(Bundesland),其中有三個是獨立的城邦(Stadtstaat)(柏林、漢堡與不萊梅)
1.巴登-符騰堡(Baden-Württemberg)-斯圖加特(Stuttgart)
2.巴伐利亞(Bayern)-慕尼黑(München)
3.柏林(Berlin)-柏林(Berlin)
4.布蘭登堡(Brandenburg)-波茨坦(Potsdam)
5.不萊梅(Bremen)-不萊梅(Bremen)
6.漢堡(Hamburg)-漢堡(Hamburg)
7.黑森(Hessen)-威斯巴登(Wiesbaden)
8.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Mecklenburg-Vorpommern)-施威林(Schwerin)
9.下薩克森(Niedersachsen)-漢諾威(Hannover)
10.北萊茵-西發里亞(Nordrhein-Westfalen)-杜塞道夫(Düsseldorf)
11.萊因-普法爾茲(Rheinland-Pfalz)-美因茲(Mainz)
12.薩爾(Saarland)-薩爾布魯根(Saarbrücken)
13.薩克森自由州(Sachsen)-德勒斯登(Dresden)
14.薩克森-安哈特(Sachsen-Anhalt)-馬格德堡(Magdeburg)
15.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Schleswig-Holstein)-基爾(Kiel)
16.圖林根(Thüringen)-埃爾福特(Erfurt)
語言
德語
宗教
人口的90% 是基督教徒;回教徒有數百萬人,而目前猶太教徒只有3萬人之譜(大屠殺之前有50萬人)
人種
人口總數約80,716,000(2014),主要為德意志人占81%,外國人約有數百萬人,其中以土耳其人為最大族群,其次是從原南斯拉夫諸國來的移民,還有一些亞裔人口。
貨幣
歐元(EUR,€)

Free counters!

歷史
民族大遷徙和法蘭克王國
日耳曼(German)這個民族的稱呼大概是從西元前90年開始,指稱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南部移居中歐的民族。而「德意志」則是這些部族使用的語言,最後才演變成居住地的稱乎,更由此衍生成「德意志帝國」、「德國」。西元8世紀,這個地區在卡爾大帝的統治下日益強盛。 羅馬帝國經過多年征戰,終於在西元前58年將疆域拓展到萊茵河。當時的日耳曼諸蠻族,在賀爾曼(Hermann)的領導下團結起來,於條頓堡森林(Teutoburg Forest)大敗羅馬軍,大家也就以「條頓(Teuton)」之名來稱呼這個民族。條頓民族此後成為羅馬頭痛的地方問題,數次的劫掠終於導致羅馬帝國的敗亡。
神聖羅馬帝國
法蘭克人趁著日耳曼諸族對付羅馬人時,將勢力伸展到萊茵河谷。三世紀時的查理曼(Charlemagne)帝國幾乎統一了日耳曼諸族。雖說查理曼大帝帶動了行政革新和文化進步,但帝國內部的繼承問題,導致不敵外族入侵,於843年分裂,進入分治的神聖羅馬帝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俗稱的歐洲黑暗時期,卻是地方通俗文學興起時,而日耳曼語的使用也逐漸帶動民族國家的認同。這時期的文學內容主要內容為發揚騎士精神的故事,或是騎士與貴族女子的愛情故事 德意志民族直至十四世紀哈布斯堡王室( Habsburg)逐漸得勢,日爾曼民族的國家定位也越趨明確。1538年,漢撒同盟(Hanseatic League)的形成,則整合了所有的日耳曼商業城鎮。 西元1517年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發表論文向天主教會挑戰,是宗教改革(Reformation)的先驅,也間接引發了三十年戰爭。馬丁路德在文化上的貢獻,包括重新翻譯聖經,也造成了日耳曼方言的整合,標準高地德語(High German)就此誕生。 宗教改革的影響不只限於信仰活動,也引發社會整體環境的變化。日後的30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 1618-48),是日耳曼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大災難,導致人口銳減1/3以上,結束該戰爭的威思法利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將神聖羅馬帝國的選侯人數提高至300名,哈布斯堡皇室的權威開始動搖。神聖羅馬帝國至此已有名無實,但仍繼續苟延殘喘150年,政治實權則掌握在林立的地方小君侯手中。
德意志帝國與威瑪共和國
18世紀初,在明君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the Great)的開明專制政權下,日耳曼諸邦中的普魯士王國(Prussia)興起,努力躋身歐洲強國之列。186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Wilhelm I)任命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為宰相。這位老練的政治家篤信鐵血哲學,作風強悍。他希望建立統一而強大的日耳曼民族國家,而藉由發動對外戰爭,是有效提昇內部團結的最好方法。俾斯麥先促使北德統一,再藉由對法戰爭,激勵北德各邦聯的統一,終於形成德意志民族國家。1870年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德意志大獲全勝,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Emperor Napoleon III)被俘,威廉一世即位為德意志帝國皇帝。 雖說現在的德國以先進的工業技術傲視全球,但德國的工業化卻是從19世紀末才開始加速進行,在短短的40年間,便奠定了良好的工業基礎,然而獨裁的政治制度卻跟不上工業化的腳步,社會上因而產生嚴重的摩擦。為了化解國內的動盪情勢,當政者再度藉由激進地向外殖民發展來移轉焦點。此舉造成德國在歐洲外交上的孤立,與鄰國緊張關係不斷升高。當時德國的軍力在全球堪稱第一,迫使英、法、俄三國不得不訂定協約(Triple Entente)與之抗衡。 西元1914年,奧地利王儲遇刺,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形成德國和奧地利聯合,對抗法、俄、英的局面。新式的武器則造成史無前例的慘重傷亡。德國採取的潛艇無限戰迫使美國也加入戰局,令戰爭前期窘態畢露的協約國起死回生,贏取最後勝利。德國戰敗,德國國王遜位,成立威瑪共和國。戰後的凡爾賽條約(Treaty of Versailles),對德國訂立嚴苛的賠償,並削減德國軍武能力。 西元1929年,世界性經濟大恐荒,加上國家鉅額賠款,導致民不聊生,內政動盪。由希特勒(Adolf Hitler)領導的納粹黨(Nazis),得以藉民族主義獲取大部份德人的認同。藉由多次選舉及政治手段,希特勒終於在19331月,由總統興登堡(Hindenburg)任命為總理,取得政權。
第三帝國
1935年希特勒開始施行種族純化法(Racial Purity Laws),剝奪猶太人的德國公民權,禁止「亞利安人(“Aryans”)」與猶太人通婚。他巧妙地運用基督徒與猶太人之間的宗教仇恨和種族優越意識,凝聚大部份人的共識。1942-45年間,6百萬名猶太人慘遭屠殺,這數字佔當時歐洲猶太總人口的2/3,其中多數來自波蘭及蘇聯。另有5百萬名其他受害者──戰犯、斯拉夫人、吉普賽人、同性戀者、弱智者及政敵,在納粹集中營遇害。納粹時代的暴行不只是慘絕人寰的悲劇,其恐怖程度遠超過人類所能理解的範疇。 集大權於一身的希特勒,實行計畫工業政策,解決德國的部份的經濟問題,同時也強力擴展軍備。希特勒更進一步片面廢棄凡爾賽條約,擺脫賠款與限武和約,悍然吞併了奧地利,進而侵略捷克。同盟國(Allies)此時對德國的侵略行為尚採取姑息態度。 19399月,德國坦克部隊開進波蘭,迫使對波蘭有協防義務的英法兩國對德宣戰,然而德軍的閃電戰(Blitzkrieg)在短短時間內便幾乎席捲全歐,到了1941年,只剩英國仍在負隅頑抗。6月間希特勒毀棄與俄國史達林(Stalin)的盟約,以破竹之勢入侵蘇聯。初期俄軍雖蒙受重大傷亡,但閃電戰終究不敵俄國的嚴冬,希特勒無視於德軍的折損,堅不撤退,終於史達林格勒(Stalingrad)一役成為東線戰事的轉捩點。 德軍自北非戰場援助莫索里尼(Mussolini)失利後,便節節敗退。19453月,盟軍渡過萊茵河,4月俄軍苦戰之後攻下柏林,希特勒則在兵臨城下之際自戕。
分裂和重新統一
19457月,雅爾達條約將德國分為東西佔領區,分別由蘇俄和英美託管,柏林則由二者共同管轄。但是戰後蘇俄與歐美各國關係漸趨緊繃,共管難度大增。1949年東德(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與西德(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政府分別成立。1961年蘇俄更在冷戰高峰期興建柏林圍牆 (Berlin Wall),以遏止年輕勞動力持續流失。 西德在英美等國的資助下,自1950年代起自戰後的衰敗中復甦,並邁向經濟強權之路;東德則成為共產蘇聯的附庸。1985年蘇俄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推行開放政策,最後形成蘇聯共產政府的垮台。1989年起東德境內的改革聲浪大增,總理何內克下台,東德政治局也隨即總辭,隨即開放所有邊境,包括分隔東西柏林的圍牆。 1990103日,兩德統一﹐雙方同意原西德制定的「基本法」﹐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為統一之後的德國稱號,共有16個州。與其說是統一,不如說東德由西德所吸收,概括承受。雖說統一後的德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可能得花上數十年的時間,才能使東西雙方達到相同的經濟水平,十年後的今天,德國人民仍在努力調適。德國是歐洲貨幣聯盟的創建成員,如今德國在歐盟(European Union)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歐洲中央銀行設在德國的法蘭克福。但有鑑於過往歷史,剛統一後的德國人民對自己國家在國際社會應扮演的角色,不免尚有疑惑。
二十一世紀
德國是全球工業科學含量第三高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然而它的社會市場經濟體系卻出現重大問題,長期為許多社會問題所拖累。經濟結構的僵化導致高失業率,成為長期而非周期性的經濟問題,人口高齡化問題也帶給社會保障體系造成了莫大的壓力。東德的經濟發展也是一個長期的、耗資巨大的挑戰。德、法主導的歐元區計劃之啟動,給德國經濟帶來了發展空間。隨著目前大聯合政府所推進的各項改革逐步深入,加之國際經濟環境的好轉,德國正在逐步復甦經濟,消費力開始提高、失業人口逐年下降。200511月,出身東德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的領導人安喬拉·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當選為德國總理,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也將德國經濟帶往穩定發展成長的道路上。德國在電子、航太、汽車(B轎房車與Porsche跑車以及VolkwagonAudi與Opel汽車)、鐵路、高速鐵路(ICE)、精密機械、裝備製造及軍事等工業領域皆有不錯的表現。且德國人在文學、哲學與音樂等文化領域方面也有傑出表現並在體育方面有優秀的表現(冷戰時期的東德在奧運會是足以和美蘇爭霸的體育強國,而德國甲組足球聯賽(Bundesliga)也是世界知名, 德國在世界杯足球賽更是拿下3次冠軍4次亞軍與3次季軍),柏林影展更是與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同等級的世界影展。直至今日,德國共辦了兩次夏季奧運、一次冬季奧運、兩次世界盃足球賽與一次萬國博覽會。目前共有101位諾貝爾獎得主。
地理環境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面積357,000平方公里﹐南北直線最長距離876公里﹐東西最長為640公里。位於歐洲中央,有9個鄰國,自從東西德德國之後,這個中心地理位置尤為突出。 德國的地形異常多樣﹐秀麗動人,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以及遼闊寬廣的平原。從北到南可劃分為五大地形區﹕「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德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以及「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北德低地」的特點是湖泊星羅棋布﹐丘陵起伏不定的沿海岸、高燥地、黏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前方向南伸展的肥沃黃土地錯落混雜。 北海海岸的低濕地一直延伸至沿海岸高燥地邊緣有狹長海灣、環礁湖等美麗的海岸。至於沿波羅的海地區有一部分是平緩沙灘﹐一部分是多岩的陡峭海岸。在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是被稱為「荷爾史泰恩的瑞士」(Holsteinische Schweiz﹚的低矮丘陵地。 「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將德國的北部同南部隔開﹐中萊茵峽谷和黑森窪地(die hessische Senken﹚是南北交通的天然準線,哈茨山(die Gebirgsinsel des Harzes﹚位於德國心臟地區,東邊是重要的森林地帶。 「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脈「黑森林」(Schwarzwald﹚、奧登森林(Odenwald﹚和「施佩薩爾特山」(Spessart﹚。貫穿德國南北交通最重要的樞紐--萊茵河,在賓根(Bingen﹚與波昂之間的峽谷中蜿蜒流過﹐再穿出萊茵頁岩山區。該山區的高地土壤較貧瘠﹐人煙也較稀少。 「南德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包括巴伐利亞高原的一部份,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大湖泊,以及遼闊的碎石平原。該地區的典型特徵是沼澤地、圓形山頂式的湖泊丘陵帶﹐以一些小村莊。 「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裡有許多風景如畫的湖泊﹐如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國王湖」(Königssee﹚以及加美許—帕坦(Garmisch-Partenkirchen) 或是Mittenwald等旅遊勝地。
氣候
德國位於大西洋和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西風帶﹐溫差不算大。降雨分佈平均﹐冬季平均溫度在平原低地1.5°C與山區零下6°C之間﹐七月份平原低地平均溫度為18°C﹐南方有屏障的山谷為20°C左右。較例外的是氣候溫潤的上萊茵河谷;以及上巴伐利亞一帶,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風。
十大城市
1. 柏林(Berlin)
2. 漢堡(Hamburg)
3. 慕尼黑(Munich)
4. 科隆(Cologne)
5. 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
6. 司徒加特(Stuttgart)
7. 多特蒙德(Dortmund)
8. 杜爾賽道夫(Düsseldorf)
9. 埃森(Essen)
10. 不來梅(Bremen)
節慶
日期 中文名稱 當地名稱 說明
11 元旦 Neujahr

- 耶穌受難日 Karfreitag 春分後第一個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前的星期五,具體日期不固定
- 復活節周一 Ostermontag 星期一,具體日期不固定 復活節是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天,如果月圓正好是星期天,那麼往後延一周
51 勞動節 Tag der Arbeit

- 耶穌升天節 Christi Himmelfahrt 復活節後40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 聖靈降臨節 Pfingstmontag 升天節後10日,復活節後50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103 德國統一日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前東、西德在柏林圍牆倒下後統一的日子
1225./26. 聖誕節 Weihnachten 重要的節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