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法國簡介(Introduction to France)-2014


法國 France
正式國名
法蘭西共和國French RepublicRépublique française
首都
巴黎(Paris)
領土
歐陸本土543,965平方公里加海外屬地 674,843平方公里
政治體制
雙首長制
行政區域
法國有26個大區(Régions administratives)(行政區的一種,本土有22),這些行政區再進一步分割成100個省(Départements)(本土有96)
法國本土22個大區與首府如下:
1.亞爾薩斯(Alsace)-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
2.阿奎丹(Aquitaine)-波爾多(Bordeaux)
3.奧文尼(Auvergne)-克萊蒙費朗(Clermont-Ferrand)
4.勃艮第(Bourgogne)-第戎(Dijon)
5.布列塔尼(Bretagne)-雷恩(Rennes)
6.中央(Centre)-奧爾良(Orléans)
7.香檳-阿登(Champagne-Ardenne)-香檳沙隆(Châlons-en-Champagne)
8.法蘭琪-康堤(Franche-Comté)-貝桑松(Besançon)
9.法蘭西島(île-de-france)-巴黎(Paris)
10.朗格多克-魯西隆(Languedoc-Roussillon)-蒙彼利爾(Montpellier)
11.利目辛(Limousin)-里蒙(Limoges)
12.洛林(Lorraine)-梅斯(Metz)
13.南部-庇里牛斯(Midi-Pyrénées)-土魯斯(Toulouse)
14.北部-加來海峽(Nord-Pas-de-Calais)-里爾(Lille)
15.下諾曼第(Basse-Normandie)-康城(Caen)
16.上諾曼第(Haute-Normandie)-魯昂(Rouen)
17.羅亞爾河地區(Pays-de-la-Loire)-南特(Nantes)
18.皮卡迪(Picardie)-亞眠(Amiens)
19.普瓦圖-夏朗德(Poitou-Charentes)-普瓦捷(Poitiers)
20.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Provence-Alpes-Côte d'Azur)-馬賽(Marseille)
21.隆河-阿爾卑斯(Rhône-Alpes)-里昂(Lyon)
22.科西嘉(Corse)-阿雅克肖(Aiacciu)海外屬地:
5個海外大區也是省份(départements d'outre-mer , DOM
瓜地洛普(Guadeloupe)-巴斯特爾(Basse-Terre)
馬丁尼克(Martinique)-法蘭西堡(Fort-de-France)
法屬圭亞那(Guyane française)-開雲(Cayenne)
留尼旺(La Réunion)-聖但尼(Saint-Denis)
馬約特(Mayotte)-馬穆楚(Mamoudzou)
5個海外領地(collectivité d'outre-mer,COM)
法屬玻里尼西亞(Polynésie française),瓦里斯和富圖纳群島(Wallis et Futuna),法屬聖馬丁(Saint-Martin)聖皮耶與密克隆群島(Saint-Pierre et Miquelon)聖巴泰勒米島(Saint-Barthélemy)
1個海外領域(Territoire d'outre-mer ,TOM)
法屬南極領地(Les 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çaises)
1個特殊行政單位(Statut spécifique):
新喀里多尼亞(La Nouvelle Calédonie)
這些海外屬地在法國享受著與歐洲國家相似的待遇。可以被認為是法國的一部分,或歐盟的一部分。
語言
法文為主,說英文也很普遍,儘管有些法國人不情願使用英語。其它還有法蘭德斯語(Flemish)、亞爾薩斯語(Alsacian)、不列塔尼語(Breton)、巴斯克語(Basque)、加泰隆尼亞(Catalan)、普羅旺斯語(Provence)科西嘉語(Corsican)等。
宗教
90%天主教(Roman Catholic)2%基督教(Protestant)1%回教(Muslim)1%猶太教(Jewish)6%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
人種
人口總數約66,616,416(2014)92%法國人、3%北非人、2%德國人、1%不列塔尼人、2%其它。
貨幣
歐元(EUR
Flag Counter
歷史
凱撒大帝時期
羅馬人在西元前125121年間併吞法國南部,凱撒(Jilius Cesar)征服了當時稱為「高盧」的地方,並且在此設省,凱撒大帝統治下的高盧是一個交通及公共設施均建全的城市,當時的遺址分布在今日的普羅旺斯為最多,包括圖荷必紀念堂、阿爾勒的羅馬競技場等都是,而勃根地的歐坦古墟、尼姆的競技場等,都是羅馬文化時期的遺物,而西元5世紀之後,高盧被蠻族侵入,法蘭克人和日耳曼人在法國境內定居。
修道院時期
西羅馬帝國滅亡了之後,法蘭克人的墨洛溫王朝(Merovingien,486-751)以及之後的卡洛林王朝(Carolingien,751-987)的宗教力量強大,修道院能從事釀酒及農耕等經濟活動,並且左右人民的精神生活。西元910,克呂尼修道院(Abbaye de Cluny)以重整教律為使命而設立,當時全歐洲的宗教重鎮。
十字軍東征後的哥德時期
西元987年卡佩王朝的開國君主登基,1096年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的十字軍東征,造就了12世紀經濟、學術成就日益興盛的哥德時期,電影、文學中所歌頌的騎士精神、呤遊詩人、宮廷服飾、哥德式大教堂,大多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英法百年戰爭
英國和法國為了爭奪法國領土而挑起的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造成了整個西歐地區的黑暗時期,不僅民不潦生,還引發生黑死病的流行(1348-1352),此其間有45百萬的法國人死於黑死病,差不多是當時法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在1429年間,法國史上的傳奇女子----聖女貞德(Jeanne d’Arc)領軍反擊,重振法軍士氣,20年後,英軍才撤離法國境內。
文藝復興與宗教戰爭時期
1494年因為法國內侵義大利,使得當時的文藝復興思潮傳入法國,達文西即是當時最著名的藝術家,然而在天主教和新教的紛爭中,導致了長達30年的宗教戰爭(1562-1593)。羅亞爾河流域和勃艮地一帶即保存有相當多16世紀的城堡,最著名的就是雪儂梭堡及唐雷堡。
17世紀極盛時期
宗教戰爭後法國的國勢愈來愈強,此時期的兩位君主分別為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優沃的生活使得巴洛克藝術興起,這個時期的代表性建築以凡爾塞宮為首,其它還有巴黎的傷兵院及圓頂教堂。然而,相信君權神授說的路易十四由1689年開始四處攻伐,使得法國元氣大傷,民怨四起。
18世紀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時期
1715年路易十四駕崩,由路易十五繼位,這時以伏爾泰和盧騷等為首的啟蒙運動,重新定位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並且挑戰貴族的統治,帶動起全歐、甚至美洲地區的改革運動。1789年法國大革命攻陷士底監獄,成立君主立憲政府,正式廢除封建制度。1792年,路易十六被推翻,第一共和國成立。
19世紀拿破崙帝國時期
1803年拿破崙一世建立了拿破崙帝國起,包括拿破崙一世及其姪子路易拿破崙(拿破崙三世)主導了19世紀法國的命運。但是在1814年法軍被英俄奧普四國聯軍擊販,拿破崙曾被流放至艾勒巴島,次年拿破崙復辟百日,卻仍在滑鐵盧戰敗,最終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1830年,波旁王朝的查理十世被七月革命推翻改由路易菲力建立奧爾良王朝(七月王朝),後來在1848年,七月王朝告終,第二共和成立,拿破崙三世謀得帝位建立第二帝國,在位期間開始了法國現代化的腳步。1870年拿破崙三世普法戰爭戰敗,巴黎人發動政變推翻第二帝國建立法蘭西共和國「第三共和」。
20世紀的法國
廿世紀的法國被賦予浪漫的象徵,但是在一次大戰之前法國的政局也不是很穩固,工人階級鬥爭及社會運動不斷,直到1918年協約國獲勝,隔年1919年凡爾賽合約簽定。到了1940年的二戰初期,第三共和因戰敗納粹德國而消滅,法國分裂為兩個政府「維琪法國」和「自由法國」。第二次大戰之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由戴高樂將軍開始。雖然法蘭西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但是亦在這兩次戰爭中損失慘重,而在二戰後更失去了眾多的海外殖民地。但法國仍然是世界的前衛藝術中心,而自1950年代後逐漸由傳統工業及農業社會,走向高科技及服務業。1958年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戴高樂將軍宣布結束「舊憲法」(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憲法),推行「新憲法」(法國憲法),第四共和結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即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值得一提的是,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時,擷取了前幾次議會民主制失敗的教訓,因此開始創立並執行半總統半議會民主制(雙首長制),維持到現代法國的政體,並未改變。而最近幾年法國和德國的密切合作成為歐洲經濟一體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例如在1999年歐元的流通就是一例。
進入21世紀

今日法國在軍事、捷運、鐵路、高速鐵路(TGV)、汽車電子、電力、航太和電信產業等皆有不錯的成就,軍事工業更是除美俄外獨立自主性最高的國家之一。而在高級時尚業(服飾、香水與化妝品等,ㄧ年兩次的巴黎時裝周是世界時尚迷不可錯過的盛事)、高級酒類(干邑的高級葡萄酒與香檳區的香檳酒等)以及電影工業(每年所拍電影數僅次於印度與美國),坎城影展可說是與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齊名的世界電影盛會,法國美食也享譽國際,法國人也是八大工業國中勞工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法國航太(Airbus與阿利安火箭)和軍事以及高鐵(TGV)工業很發達更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尋求在更多領域與其他國家進行更密切的合作。法國為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發源地,此外,法國也注重在音樂、文學、藝術、哲學與體育等領域的發展。至今,法國共辦了兩次夏季奧運會與三次冬季奧運會(歷次表現都在前茅)也辦了兩次世界盃足球賽(有一次冠軍、一次亞軍與兩次季軍紀錄),法國甲組職業足球聯賽(Championnat de France de football Ligue 1/Ligue 1)與法國網球公開賽(French Open/Les internationaux de France de Tennis, Roland Garros)也是世界熱門職業比賽,法國更辦了六次萬國博覽會且有66位諾貝爾獎得主。2009年,法國總統薩柯吉宣布法國將重返北約組織軍事指揮體系,不只將與美國及其他北大西洋盟國重新建立起全面性的夥伴關係,亦將使法國在北約與國際事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此舉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軍事外交學者高度的重視,因為法國重返北約的意義,除了揚棄行之已久的「戴高樂主義」,大幅調整法國的國家安全戰略,使法國從此在國際安全環境中免於被孤立外;更彰顯多邊主義已成今後國際關係互動的主流,唯有採取合作的方式,才能達成「雙贏共榮」的目標。
地理環境
法國地理面積674,843平方公里(包括海外屬地)/543,965平方公里(不包括海外屬地),歐陸領土約是台灣的十五倍大,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Russia) 法國地勢複雜,呈六角形的國土分別與6個國家接壤,分別是:南隔著庇里牛斯山(Pyrenees)和西班牙相連,東以阿爾卑斯山(Alps)和瑞士及義大利為界,北方接盧森堡和比利時,東北方與德國以萊茵河為界,西部和東部地區為西歐平原,法國在此瀕臨英吉利海峽、地中海和大西洋。中南部還有中央高原,西部和東部地區為西歐平原,法國在此緊鄰英吉利海峽、地中海和大西洋。法國境內的河流主要有:塞納河、羅亞爾河(Loire1020公里,法國最長的河)、噶弘恩河、隆河等。位於蔚藍海岸東南193公里處的科西嘉島(Corsica)面積8680平方公里,是地中海的第4大島。波爾多是除干邑區外另一法國葡萄酒酒鄉。阿爾卑斯山的白朗峰(Mont Blanc)4,800公尺,是歐洲第一高峰。海岸線總長3,200公里,形成許多海灘及岩岸。
氣候
法國位在歐洲大陸的西端,位在大西洋沿岸地區的氣候相對來說溫和而有變化,除了山區和東北地區以外,冬天堪稱相當溫暖。法國氣候從海平面一直到最高峰白朗峰都受到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影響。法國分為四種氣候類型: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阿爾卑斯山氣候。
整個大西洋沿岸、與西班牙交界處、以及與比利時交界處均是海洋性氣候,主要受大西洋氣流影響,全年降雨固定。
法國大多數地區屬於大陸性和海洋性混合氣候,巴黎也是如此。
東北部與比利時、德國、瑞士交界屬大陸型氣候,夏季炎熱而冬季寒冷;南部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型氣候,夏季少雨,春秋兩季的雨量少且短,南方特有的「密斯脫拉風」(Mistral)是一種吹向法國地中海區隆河谷地的乾冷風,據說一年裡有100天都吹著這種冷風。 夏天氣溫雖會超過30度,但因乾燥,所以還算舒適。冬天的平均氣溫約攝氏4度。
十大城市
1. 巴黎(Paris) 
2. 馬賽(Marseille) 
3. 里昂(Lyon) 
4. 土魯斯(Toulouse) 
5. 尼斯(Nice) 
6. 南特(Nantes) 
7. 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 
8. 蒙彼利埃(Montpellier) 
9. 波爾多(Bordeaux) 
10. 里爾(Lille)
節慶
日期
節日
原名
說明
11
元旦
Jour de l'An

-
耶穌受難日
Pâques
星期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
復活節
Lundi de Pâques
星期一,具體日期不固定
51
勞動節
Fête du Travail

58
1945年勝利日
Victoire 1945

-
耶穌升天節
Ascension
星期四,具體日期不固定
-
聖靈降臨節
Pentecôte
星期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714
國慶日
Fête Nationale
國慶日
815
聖母升天節
Assomption

111
聖靈節
Toussaint

1111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光日
Armistice 1918
1918 停火日」
1225
聖誕節
Noe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