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時領土並沒有臺灣,那時臺灣是日本帝國領土。1940年代,國民黨於中國內戰失敗,最後決定遷來臺灣,而美國原本也準備放棄國民黨,直到1950年代,韓戰爆發,事情有了轉機,美國重新軍援國民黨,而美國的第七艦隊也就此巡弋了台海二十多年,直到美臺斷交,至韓戰後國民黨的情勢也就此穩定,不再有太大變化。就因為國民黨來臺,讓台灣牽扯到中國,無法順利跟二戰後很多殖民地一樣可以民族自決獨立。
到了1970年代美國軍援Tench級潛艦海獅與海豹潛艇給臺灣,就此開啟臺灣的潛艦之路,國際情勢的不利與中國不斷的政治打壓,讓臺灣的潛艦之路發展的一直非常崎嶇。
1980年代,臺灣與荷蘭合作發展半導體,而當時的荷蘭潛艇製造廠也面臨無船可造的歇業危機,這時剛好臺灣也缺潛艦,荷蘭政府最後批准出售六艘改良型旗魚級潛艦給台灣,也就是現在的劍龍級潛艇,但除了前兩艘後續的潛艦建造計畫由於中國壓力取消。而臺灣海軍最中意的德國209級卻始終沒有著落,最後經過不斷的外交努力斡旋也沒有成功。而荷蘭政府在1980年代後期也打算將主要用於外銷的海鰻級潛艦推銷給臺灣,但由於沒有國家使用過,海軍評估風險太高,最後也不了了之。
1990年代,柏林圍牆被推倒,東歐民主浪潮風起雲湧,前蘇聯也因此倒台,原本當時經濟狀況不佳的俄羅斯甚至打算出售基洛級潛艇與逆火式轟炸機給臺灣,但由於美方反對以及基洛級的技術也可能外流中國,最後計畫中止。
2000年代美國親台的小布希總統上臺,原本已經批准台灣提的三項包含潛艦技術技轉軍購案,但當時在野的國民黨不斷杯葛潛艦預算,前後總共擋69次。而原本美國也購入義大利的掃羅級潛艦準備供應臺灣海軍使用,但由於艦齡太高,被臺灣軍方拒絕。
2016年蔡政府上臺,另起台灣自製潛艇之路,也就是海昌計畫自製防禦潛艦(IDS),技術來源主要為歐美,戰系來自美國英國,而艇身則有濃濃英國前鋒級潛艇的風格,也傳出有韓國日本等國幫忙,但由於牽扯敏感,這裡簡單帶過。首艦海鯤號於2023/9/28命名下水,並將於10月起開始海試,預計2025年交給海軍服役。
具體來說,台灣新潛艦的技術來源包括:
推進系統:由美國提供技術支援,採用柴油電動推進系統。
戰鬥系統: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供技術支援,包括艦上武器系統、電子戰系統和通信系統等。
聲納系統:由澳洲提供技術支援,採用被動聲納系統和主動聲納系統。
艦體設計:由澳大利亞和英國提供技術支援,採用柴電潛艦的標準設計。
台灣新潛艦的艦型和性能,則是根據台灣的防禦需求和戰略考量,綜合多國的潛艦設計經驗,自行開發和調整的。新潛艦的建造工作由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負責,預計在 2025 年開始服役。
Reference
Multi-Lingual Wikipedia
軍武狂人夢
潛水艦事典
Google Bard
Microsoft Bing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905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