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病毒(Viruses)-2022


  • ADNA病毒域 Adnaviria

  • 雙鏈DNA病毒域 Duplodnaviria

  • 單鏈DNA病毒域 Monodnaviria

  • 核糖病毒域 Riboviria

  • 核酶病毒域 Ribozyviria

  • 多變DNA病毒域 Varidnaviria

組別

  • I: 雙鏈DNA病毒

  • II: 單鏈DNA病毒

  • III: 雙鏈RNA病毒

  • IV: 正單鏈RNA病毒

  • V: 反義單鏈RNA病毒

  • VI: 單鏈RNA反轉錄病毒

  • VII: 雙鏈DNA反轉錄病毒

病毒(virus)是僅能在生物體活細胞內複製繁衍的亞顯微病原體。它由核酸分子(DNARNA)與保護性外殼(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的類生物結構(bio-like structure),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是介於生命體及非生命體之間的生化結構,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卻是寄生性自我複製物(self-replicator)。藉由感染機制侵入有機體後,這些簡單的生化結構可以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自我複製,但無法獨立生長或複製。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第一個已知的病毒是菸草鑲嵌病毒,由馬丁烏斯·貝傑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今已有超過5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而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稱為噬菌體,也有無法單獨存在感染的小病毒需隨著較大病毒流動而傳染新宿主,稱為衛星病毒,也發現會感染病毒的病毒。儘管學界對於病毒是否為一種生物仍有爭議,病毒學是被歸為微生物學的分支。

病毒由兩到三個成分組成: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RNADNA,只由蛋白質組成的普里昂並不屬於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質形成的衣殼,用來包裹和保護其中的遺傳物質;此外,部分病毒在到達細胞表面時能夠形成脂質包膜環繞在外。病毒的形態各異,從簡單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體形到複合型結構。病毒顆粒大約是細菌大小的千分之一。病毒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於不同的機制:部分病毒可能起源於質體(環狀DNA,可以在細胞內複製並在細胞間轉移),而其他某些則可能起源於細菌。

病毒有各式各樣的傳播方式,不同類型的病毒採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植物病毒可以透過以植物汁液為生的昆蟲,如蚜蟲,來在植物間進行傳播;而動物病毒可以透過蚊蟲叮咬而得以傳播。這些攜帶病毒的生物體稱為「載體」。流感病毒可以經由咳嗽和打噴嚏來傳播;諾羅病毒則可以透過手足口途徑來傳播,即透過接觸帶有病毒的手、食物和水;輪狀病毒常常是透過接觸受感染的兒童而直接傳播的;此外,愛滋病毒則可以透過體液接觸來傳播。

並非所有的病毒都會導致疾病,因為許多病毒的複製並不會對受感染的器官產生明顯的傷害。某些病毒,如愛滋病毒B型肝炎病毒,可以與人體長時間共存,並且依然能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到宿主免疫系統的影響,即「病毒持續感染」(viral persistence)一般情況下,病毒感染能夠引發宿主體內免疫反應,消滅入侵的病毒。而這些免疫反應能夠透過注射疫苗來產生,進而使接種疫苗的人或動物能夠終生對相應的病毒免疫。像細菌這樣的微生物也具有抵禦病毒感染的機制,如限制修飾系統。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任何作用,但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已經研發出來。

Flag Counter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蜂類(Apoidea)-2022

 


image source:internet & Wikipedia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膜翅目 Hymenoptera

–未分級–:

單距類 Unicalcarida

亞目:

細腰亞目 Apocrita

下目:

針尾下目 Aculeata

總科:

蜜蜂總科 Apoidea

科:

狩蜂類Spheciformes

Ammoplanidae

蠊泥蜂科 Ampulicidae

異色泥蜂科 Astatidae

沙蜂科 Bembicidae

方頭泥蜂科 Crabronidae

結柄泥蜂科 Mellinidae

短柄泥蜂科 Pemphredonidae

大頭泥蜂科 Philanthidae

三室泥蜂科 Psenidae

泥蜂科 Sphecidae

科:

花蜂類 Anthophila

地蜂科 Andrenidae

蜜蜂科 Apidae

分舌花蜂科 Colletidae

隧蜂科 Halictidae

切葉蜂科 Megachilidae

准蜂科 Melittidae

短舌蜂科 Stenotritidae

科:

地位未定的絕種類群†Angarosphecidae

†古准蜂科 Paleomelittidae

Flag Counter

2022年6月12日 星期日

世界主戰戰車世代(World Main Battle Tank Generations)-202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坦克車在戰鬥上無法平衡地實現進攻和防守,是因為戰車發動機性能對戰車設計的限制。 因此,根據戰術的優先次序,建造了重型坦克、中型坦克、輕型坦克、豆類坦克和驅逐坦克等多種坦克。 戰後,在戰術的建立和技術發展(特別是1000馬力以上的引擎)的背景下,逐漸融入主戰戰車的發展,以平衡機動性、防護性和攻擊力,以完成主戰戰車所需完成的所有任務。

主力戰車常以代作分類,但主戰戰車依據各國學者或國家的定義不同而有所不同,到目前為止也從未有過明確且統一的定義或標準。蘇聯與俄羅斯軍方將二戰後主力戰車的代劃分起於1945年,至今為止認為主力戰車共有4代的級別,而加拿大戰略學者則認為主力戰車僅有三個世代之分。

依據1983年羅夫·海梅斯(Rolf Hilmes)的定義與著作主戰戰車:從1945年來的發展與設計(Main Battle Tanks: Developments in Design Since 1945)分為三個世代與三個次世代的差異。第一代主戰戰車設計基本上受二次大戰的T-34與豹式(Panther)坦克影響。第二代則主要是配備核生化防護、紅外線夜視鏡裝置、穩定控制的主炮與至少一個機械式火控系統。第三代則主要配備有熱顯像儀、數位火砲控制系統與特殊裝甲(複合式裝甲(或稱查布罕裝甲,英國人發明)或反應式裝甲(以色列人發明))


第四代與三代半主戰戰車則是目前最新型的戰車。四代主戰戰車特性在於強化C4I能力(指揮,控制,通訊,電腦與情報)、支持城市作戰、針對手持式反戰車武器的側面裝甲與強化匿蹤性等。
Flag Counter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台灣粽(Taiwanese Zongzi)-2022

 

臺灣粽的作法在臺灣南北部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常被台灣人分稱為「南部粽」、「北部粽」。相比南方粽,北部粽因為用蒸的為主,油較多,味道也較鹹。不論南北,都有加入瘦肉、蛋黃,還有花生,甚至魷魚等海味。目前知名飯店也加入製作生產台灣粽的行列,也讓台灣粽吹起一股奢華風,將高檔食材如干貝、鮑魚與松露加入粽子的內餡材料之中。也有食品廠把冰品當成粽餡放入粽子中成為冰心粽,或加入咖啡口味、水果內餡等等特殊口味的甜粽,也讓粽子的口味越來越多樣化。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