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或者軍事中等強國以上以及窮兵黷武的國家,多數已進入第三代主戰戰車或甚至第三代半與四代主戰戰車,僅有極少數還是停留在第二代主戰戰車。冷戰後由於來自俄羅斯的陸上威脅大幅度減小,西歐主要國家在享受和平紅利下大幅度裁減陸軍,有些國家主戰戰車數量甚至不及很多二等軍事國家,甚至有國家連主戰戰車也不保留了。目前主戰戰車密度比較高的地區在歐洲、中東、北美洲與印太地區。
主戰戰車依據依照各國的定義各所不同,目前各世代也沒有很明確的定義。俄羅斯軍方將目前主戰戰車的世代劃分分界點起於二戰結束的1945年,認為主力戰車共有四代的級別,而加拿大戰略學家則認為主力戰車僅有三個世代之分。
依據1983年羅夫·海梅斯(Rolf
Hilmes)的定義與著作主戰戰車:從1945年來的發展與設計(Main
Battle Tanks: Developments in Design Since
1945)分為三個世代與三個次世代的差異。第一代主戰戰車設計基本上受二次大戰的T-34與豹式(Panther)坦克影響。第二代則主要是配備核生化防護、紅外線夜視鏡裝置、穩定控制的主炮與至少一個機械式火控系統。第三代則主要配備有熱顯像儀、數位火砲控制系統與特殊裝甲(複合裝甲或反應裝甲)。
第四代與三代半主戰戰車則是目前最新型的戰車。四代主戰戰車特性在於強化C4I能力、支持城市作戰、針對手持式反戰車武器的側面裝甲與強化匿蹤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