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二戰後主要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艇生產國潛艇級別列表(Nuclear Powered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Classes by Country After World War II)-2019


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艇SSBN(Nuclear-Powered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是一種以發射核子彈道飛彈為主專用於水底匿蹤潛航以作為核子威懾(nuclear deterrent)武力平台的潛艦。
世界上最早成軍的彈道飛彈潛艦分別是蘇聯海軍於19591229日時啟用的G級潛艦B-92和美國海軍於19591230日啟用的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 SSBN-598)。前者屬於柴電動力潛艦僅有3具飛彈發射裝置;喬治·華盛頓號則是一艘以核子動力推進且能潛射16枚彈道飛彈的彈道潛艦,體積也比前者大近一倍。直到今日目前世界上僅有美、俄、英、法、中和印度六國擁有核子動力戰略飛彈潛艦。
彈道飛彈潛艦是冷戰「相互保證毀滅」思想的重要工具。當我方遭受到敵方毀滅性的核打擊,陸基彈道飛彈和空基戰略轟炸機等核子武器投射力量已經被毀滅殆盡之後,彈道飛彈潛艦作為隱蔽的核子攻擊力量便能給與敵方毀滅性的打擊,被稱作「第二次核打擊」。在冷戰年代北約組織與華約組織陣營都建造了相當數量的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以及裝備這些潛艦的潛射核子飛彈。相對於巡弋飛彈而言,終端速度很高的彈道飛彈則更不易攔截,雖然準確度不如巡弋飛彈,但是利用核子彈頭的更大的殺傷範圍便足以彌補這項缺點。
一些早期服役的潛艦必須在水面發射飛彈,同時使用危險性較高的液態火箭發動機。從美國研發北極星彈道飛彈之後的現代的彈道飛彈潛艦為了更加隱蔽則多數是在水下發射彈道飛彈,因此也稱為潛射彈道飛彈。潛艦發射飛彈的作業深度通常在海面下50公尺的深度。
彈道飛彈潛艦與巡弋飛彈潛艇最大的不同,主要是前者是用於在戰略上實施二次核打擊。所以,彈道飛彈核潛艦更注重如何不被發現,而不是攻擊其他艦艇的能力。
彈道飛彈潛艦的最重要的是不被發現。常見的手段包括全艇鋪設消音瓦,使用最安靜的推進系統和減少各種機器的震動與噪音傳遞到艦身等等。為了攜帶與發射彈道飛彈以及長時間隱藏於海面下,這些潛艦噸位與尺寸會比其他潛艦大得多甚至大於多數中小型水面艦艇。俄羅斯的颱風級核子彈道飛彈潛艇是世界最大的潛艇排水量有兩萬多噸已經相當於二戰時期的戰鬥巡洋艦。以靜音等級而言美國核子彈道飛彈潛艇擁有最佳的靜音效果,目前可說沒有其他國家有能力偵測出執行任務的美國俄亥俄級潛艇,而英法兩國的核子彈道飛彈潛艇靜音等級也不差。
Flag Counter
二戰後美國從納粹德國的V2火箭得到發展洲際彈道飛彈的基礎,不過到了1950年代中期前蘇聯也已經配備不少核子洲際彈道飛彈與搭載核子武器的戰略轟炸機。為了避免在蘇聯第一波核子攻擊後就摧毀所有美國的陸基與空基的核子彈道飛彈讓美國陷入無力反擊的狀況,因此美國以當時剛開發成功且具備無窮續航力的核子動力潛艇來發展作為其搭載核子彈道飛彈的載具,這就是SSBN的由來,並且由此構成了冷戰時期陸海空基的戰略核三角(nuclear triad)。目前美國與英國已經開始合作最新一代的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艇哥倫比亞級與無畏級的開發。
戰後英國也獨力開發或與美國合作開發陸基與空射核子武器,但在潛艇技術方面則由於一開始研究方向錯誤並沒有往核子動力潛艦發展,而是專注於研究德國在二戰時開發的過氧化氫動力技術。加上後來前蘇聯的核子武器擴張速度迅速並建立數量龐大的潛艇群,因此美國後來也決定輸出核子動力潛艇與潛射彈道飛彈技術給英國,因而英國核子彈道潛艇搭配的潛射彈道飛彈跟美國完全一樣,以保持西方國家在技術上的領先並補足與華沙公約組織潛艇數量上的嚴重不足的劣勢。
早在1955年前蘇聯就陸續在傳統動力潛艇Zulu V加裝彈道飛彈發射管成為最早配備彈道飛彈的潛艇,隨後的Golf I級 與Golf II級更是一開始就設計成可以發射核子彈道飛彈的傳統動力潛艦,但直到1965年由Hotel I級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改裝的Hotel II級潛艇服役才宣告前蘇聯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艇足以對美國形成核子縱深打擊的能力。後來蘇聯也建構了跟美國類似甚至數量更多的陸海空基核子打擊能力,因而後來美蘇間進行多次的核子武器裁減會議。也隨著前蘇聯的潛射彈道飛彈尺寸增大,颱風級核子彈道潛艇是史上也是目前服役排水量最大的潛艇,排水量直逼二戰的戰鬥巡洋艦,艦上甚至配備有游泳池等設施,其排水量至少仍可以稱霸數十年。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聯邦成立初期的經濟危機對俄羅斯的海軍造成致命性的打擊,許多核子潛艇甚至被棄置,後來雖靠出口天然氣等經濟獲得短暫恢復,但水下核子打擊潛艦部隊整體戰力已經遠不如蘇聯時代,而近期美歐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對俄羅斯海軍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部隊而言無異也是一記悶棍。
法國在二戰後雖然是北約創始國之一,但在政治上推行戴高樂主義特立獨行,也堅持國防自主,因而在核子彈道潛艇上的發展也迥異於英國,在1950年代後期曾想獨立開發核子動力的Gymnote號核子彈道飛彈潛艇,但小型化核子反應爐在當時始終沒有開發成功,最後則搭配傳統動力成為西方國家唯一的傳統動力的彈道飛彈潛艇。法國採取跟美英蘇不同的戰略核武發展方向,一開始就跳過核子動力攻擊潛艇而傾全力發展核子彈道潛艇並且不同時發展陸基與空基戰略核子武器,並在國防自主政策下發展主要的關鍵技術,開發過程可能有少數技術來自於美國的協助,最後終於在1971年成功讓可畏級服役。法國目前也投入新一代的SNLE 3G潛艦的研發。
中國核子動力潛艇技術開始於1960年代,且有部分來自於前蘇聯的協助。1970年漢級核子動力潛艇反應爐完成後中國立即投入核子彈道潛艇的製造與研發,但直到1980年代後期才具體掌握潛射彈道飛彈技術,而且潛艇靜音能力遠不及前蘇聯與俄羅斯的核子潛艇。隨著中國國防預算大幅度增加,第二代彈道飛彈潛艇晉級已經於2006年正式服役,不過靜音程度大約等於前蘇聯1970年代的水準。目前第三代彈道飛彈潛艇唐級也正在研發中。
印度發展核子動力潛艇開始於1970年代,主要為尋求戰略上的完全自主不受別國干預,不過受限於本身科學工藝能力不足在當時並沒有具體進展,因此在1980年代印度轉向蘇聯尋求技術支援並租借核子動力攻擊潛艇做研究。目前印度在俄羅斯技術協助下自力開發的殲敵者級核子動力彈道潛艇則是在1990年代後期才開始開發,發展過程跟法國一樣是先開發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艇,首艦於2016年服役,後續的同級潛艦也陸續興建與開發中。在殲敵者號正式服役後,印度也正式成為世界第六個潛射彈道飛彈俱樂部成員,只不過印度要形成具體戰略核子彈道飛彈潛艇的完整戰力,可能還有一段漫長的道路要走。

SSBN
Country US UK Russia/USSR France China India
1950s
George Washington class(R)
Ethan Allen class(R)


Hotel I class(R)





1960s
Lafayette class(R)
James Madison class(R)
Benjamin Franklin class(R)
Resolution class(R)
Hotel II
class(R)
Yankee I class(R)
Yankee II class(R)
Delta I class(R)
Le Redoutable class(R)



1970s Ohio class

Delta II class(R)
Delta III class
Typhoon class






1980s

Delta IV class
Triomphant class Type 092

1990s

Vanguard class Borei class





2000s



Type 094 Arihant class
2010s Columbia class (Under Development) Dreadnought class (Under Development)

SNLE 3G (Under Development) Type 096 (Under Development) Aridhaman class
S-5 SSBN(Proposal)
1st updated:2019/9/4 & 2019/9/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