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多足類(Myriapoda)-2022

Image source:Internet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演化支:

有顎類 Mandibulata

亞門:

多足亞門 Myriapoda

唇足綱 Chilopoda

倍足綱 Diplopoda

少足綱 Pauropoda

綜合綱 Symphyla

Flag Counter

多足亞門或稱多足類,是節肢動物門下的一類,包含了馬陸及蜈蚣等四個綱的動物所構成。多足類有超過13000個物種,都是陸生動物。雖然學名Myriapoda的詞源是一萬條腿,但實際上多足類腳最多的只有約1300條腿(冥后真千足蟲,Eumillipes persephone)10隻以下。牠們的頭部有一對觸角,部分種類有單眼。身體細長且分為多節,除了倍足綱(馬陸)外每一節只有一對腳,而馬陸的身體每一節上都有兩對腳。

多足類大多棲息在濕潤的森林中,也有少部份多足類棲息在草原、半乾旱地區或甚至是沙漠之中。少足綱及綜合綱都是相當微小的生物,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大部份多足類生物都是植食性的,以腐敗的植物為主食,在分解植物的遺體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有唇足綱(蜈蚣和蚰蜒)是夜行性的掠食者。

雖然普遍認為,多足類對人類沒有危害,但許多多足類生物會分泌有毒的物質(一般包含醌),並在皮膚上造成短暫的水泡及變色。

雖然多足類的外殼薄且脆弱,不利於形成化石,但仍有相當多的化石證據,顯示多足類是一類很古老的生物。出現在寒武紀的單肢動物化石,具有類似多足生物的型態;而已確認最早的多足類化石,則出土於志留紀晚期的地層。最早的蜈蚣化石出土於泥盆紀地層,顯示多足類的型態在泥盆紀之前,已經開始出現變化。若以核糖體序列分歧的程度來推算,多足類生物的分歧始於泥盆紀。多足類物種不全都是害蟲;唇足綱之下的蚰蜒目物種皆為捕食居家害蟲的益蟲。

就節肢動物門中哪個類群的親緣關係與多足亞門最為接近的議題,一直存在著爭議。根據有顎類假說,多足類是泛甲殼動物(包含甲殼亞門及六足亞門的演化支)的姊妹群;若根據缺角類(Atelocerata)假說,六足類與多足類最為接近,兩者共同組成單肢類(Uniramia);若根據奇足類(Paradoxopoda,又名多足螯肢類)假說,螯肢亞門則是最接近多足類的節肢動物類群。最後的假說雖然只有少數形態特徵的證據支持,但卻有大量分子生物學研究結果支持。

目前多足類之下分有四個綱.分別是唇足綱、倍足綱、少足綱及綜合綱,共包含約12000個物種。儘管一般認為多足類的每一綱同屬一個單源群,但它們之間的演化關係卻還不明確。

唇足綱

唇足綱主要包括蜈蚣及蚰蜒。牠們第一體節的步足特化成唇足綱特有的顎足,可注射毒液至獵物體內或用於防禦。牠們行動很快速,是夜行性的掠食者。唇足綱約有3300個物種,型態多樣,從最小的Nannarup hoffmani(只有12公厘)到巨大的加拉巴戈巨人蜈蚣(Scolopendra galapagoensis,超過40公分)


倍足綱

倍足綱物種通稱馬陸。大部分馬陸行動都較唇足綱慢,主要以枯葉及腐植質為食。牠們的特徵是身體的每一節有兩對腳。目前被記錄的倍足綱動物約有8000多種,但這個數字與全世界實際的多樣性相比,大約只有十分之一;也就是說至少還有63000種倍足綱生物有待發現。冥后真千足蟲(Eumillipes persephone)是目前已知擁有最多腳的馬陸,大約有1300。球馬陸身體較短,在遭受干擾時可以像球鼠婦科般將身體捲成球狀進行防禦。


少足綱

少足綱是一類數量及體型上都較小的多足類。牠們一般只有0.5-2.0公分長,除了南極洲以外,在全世界所有大洲的土壤中都可見。牠們共有超過700個物種。一般認為牠們是倍足綱的姊妹分類群:牠們的身體分節,在節與節之間有融合了的背板,有點類似倍足綱生物,只不過倍足綱生物節與節之間嵌合地更完整。少足綱以真菌、腐植質和植物根毛為食。


綜合綱

綜合綱約有200個已知的物種。外形有點像蜈蚣,但體型較小,且呈半透明。大部份的綜合綱物種生活在土壤中,少部分則生活在樹上。綜合綱以植物組織及腐植質為食,有些種類是農作物的害蟲。綜合綱幼蟲有6對腳,但每蛻皮一次就會長出一對腳,成蟲具有12對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