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星際文明等級(Stellar Civilization Level)-2017


星際文明等級可利用卡爾達肖夫級數(Kardashev Scale)來衡量,主要是根據一個文明所能夠利用的能量等級,來衡量文明層次及技術先進程度的一種假說。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Nikolai Semenovich Kardashev)首先提出用能量級把文明分成三個等級:I型、II型和III型。I型文明(1017W)可使用在故鄉行星來自所在恆星的所有能量等級的可用能量,II型文明(1027W)可利用所處恆星系恆星的所有能量等級,III型文明(1037W)則可利用所處銀河的所有能量等級。日裔美籍科學家加來道雄則提出了可以跨銀河運用能量的新等級的IV型,目前地球的文明尚未達到I型的文明等級約0.724型(2012年)。這裡的數量級都只是假設因為宇宙的各個星球與星系的狀況並不全然相同,因此數值會有相當的差異性,目前只有第IV型可以使用到性質未明的暗能量或暗質量當能源。是否存在能跨宇宙的個人假想的跨宇宙第V型文明也是未知數(因為目前沒人知道到底是否存在其他宇宙,雖然在理論上成立。),當然是否有地球以外的外星文明存在目前仍是未知數,而且未來如果核融合發電或取得技術成熟,人類就可以取得像恆星一樣源源不絕的能量。而加來道雄也另外提出所謂熵節約(Entropy Conserving)與熵浪費(Entropy Wasteful)兩種文明分類。熵節約就是除了開發能源外上會採取節省能源的文明發展方式而另一種則是不斷的耗費資源。
1017W 到底有多大可以太陽每秒照射到地球的總功率平均約1.73x1017W(173TW,只相當於太陽每秒平均輻射出來能量的22億分之一)來看,相當於目前六百多萬座世界發電功率最大發電廠三峽大壩(發電量22500MW)同時發電所產生的能量。

而美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Edward Sagan)則提出了一個以AZ的資訊處理等級來劃分文明的成熟的程度,依據其理論地球約屬於H型資訊文明(1973年)。
Free counters!

等級 能量級 代表範例(以科幻小說為例)
I(行星/Planetary) 1017W 太空突擊隊的地球
星際大爭霸的人類
II(恆星/Stellar) 1027W 星艦迷航記的行星聯盟
變形金剛
III(星系/Galactic) 1037W 星際大戰的帝國
星艦迷航記的博格人
IV(跨星系/Inter Galactic) 未明(至少1047W) 星艦迷航記的Q
MIB的天龍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