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台灣流行音樂之旅1930-2024(Taiwanese POP Music Tour from 1930 to 2024)

 

台灣的流行音樂在東亞與東南亞樂壇佔有一席之地,擁有豐富多元的音樂風格和眾多才華洋溢的音樂人。並且與時俱進的帶入流行新文化與創新元素,對東南亞與中國流行音樂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全球影響力並不如後來崛起的韓國流行音樂,而比較侷限於東亞與東南亞。

Flag Counter

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

  • 日治時期的台灣歌謠: 像是「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等經典歌曲,深刻反映了當時台灣社會的樣貌,發展出不同於當時日本流行音樂的風格,流傳至今,創作人有李臨秋、鄧雨賢、陳君玉、周添旺等。

  • 戰後時期的台語歌曲: 台語歌壇的蓬勃發展,造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當時最流行的四首歌曲「望你早歸」、「補破網」、「燒肉粽」、「杯底毋通飼金魚」稱為戰後四大名曲。 並受日本流行音樂影響,主要是日本曲填上台語歌詞之後,「南文夏,北洪一峰」的盛名響徹全台,「思慕的人」、「舊情綿綿」延續了1930年代那種東方五聲音階的創作,揉合了日本演歌特點,後來更融入西方爵士樂情調,為台灣民謠創造了獨特的綜合風格。

  • 語流行音樂的崛起:

  • 國民政府時期:隨著國民政府遷台,國民黨政府成立「國語推行委員會」,大力推行國語運動,強力封殺河洛語,而在白色恐怖時代,大部分詞曲作家為求自保而封,也使得台灣歌謠陷入空窗期。國語歌曲開始流行,開始流行中國上海與香港風格的歌曲,如《綠島小夜曲》蘇州河畔》 ,此時禁唱台語歌曲的政策讓台語歌曲發展受到嚴重打壓,而國語歌曲如果執政當局覺得不妥也會遭禁。這段時期被禁最多歌曲是文夏先生,總共被禁了99首歌曲。

  • 1965年,由於美國全面介入越戰,駐台美軍驟增,西洋流行歌曲蔚為風行。國內知識份子傾向於聽、唱西洋歌曲,排斥本土流行音樂,一直到 1970 年代後期,批評國內的流行音樂為經 常被批評為靡靡之音(當時連「月亮代表我的心」都被排斥,可見有多深的偏見)。19661967年時,台視由慎芝製作的《群星會》節目開播,成為國內流行音樂濫觴,培育出無數台灣音樂巨星及膾炙人口的歌曲,比如謝雷與張琪的「傻瓜與野丫頭」,青山與婉曲的「杏花溪之戀」,尤雅的「往事只能回味」等。此時, 台灣流行樂壇開始走向巨星風格主導的時期,比如唱紅「小城故事」、「甜蜜蜜」紅遍台灣東亞的鄧麗君,「三月裡的小雨」的劉文正, 及「愛神」的崔苔菁,以及最早產生草根粉集團的鳳飛飛(當時的「鳳迷」在戒嚴時期可謂之奇觀)。

  • 民歌運動:1970年代中期,李雙澤發起的「唱自己的歌」運動,促進了校園民歌的興起,代表作有《橄欖樹》、《木棉道》等。當時由新格 ( 金韻獎 ) 及海山 ( 民謠風 ) 兩家唱片公司所舉行的創作比賽還有大學城的音樂創作也促進了民歌運動與台灣本土音樂的普及與深耕。當時的名曲,比如「月琴」、「恰似你的溫柔」、「橄欖樹」、「如果」、「捉泥鰍」、「秋蟬」、「光陰的故事」、「童年」……等至今仍不斷翻新重唱,當時的明星蔡琴、鄭怡、 齊豫、羅大佑、李宗盛、陳淑樺、蔡琴等仍令人懷念不已。

  • 1980年代

  • 解嚴後時期:

    • 台灣解除戒嚴後,音樂風格更加多元化,出現了如羅大佑、李宗盛、陳志遠、鄭華娟等重要音樂人。而此時的流行戲劇也多搭配片頭曲與片尾曲等,創造劇曲雙贏的局面。

    • 台灣解除戒嚴,社會在長期壓抑下突然解放,產生了「另類音樂」及「新台語歌運動」。 專門進口英美另類音樂的水晶唱片公司,以《搖滾客》雜誌,舉辦「台北新音樂節」,具體鼓吹本地化的另類音樂創作,主張要「開創音樂新元素」,更要「傳達人文意涵」,主要是以台式的藍調搖滾,對台北都市叢林冷嘲熱諷,也有重拾台灣鄉土民俗曲風,由月琴伴奏加上素人歌手的歌聲,唱出有如人文電影的庶民街景,比如「向前行」的林強、伍佰和 China Blue 以及製作「流浪到淡水」的陳明章。

    • 此外,流行音樂商業化顯著,產生了王牌製作人兼歌手的羅大佑、李宗盛、周治平、小蟲、昇、張洪量、張宇等,他們的詞曲創作成了1980年代的主流風潮,也締造了台灣流行樂壇的領先地位,而此時香港來台留學生也有唱作俱佳的周華健與邰正宵,更有來自於馬來西亞的創作歌手巫啟賢。當時的明星有張清芳、周華健、王傑、洪榮宏、黃乙玲、巫啟賢、張雨生、江蕙、林慧萍、費玉清、黃鶯鶯、蔡幸娟與金智娟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仿自日本少年隊的第一個偶像團體「小虎隊」出現,影響青少年文化相當深遠。而年輕學子受到伍佰現場演出的爆發力影響,一時間組地下樂團使青少年趨之若鶩。1998年 一個以「恨流行」為名的小唱片公司── 角頭音樂,出版《ㄞ國歌曲》,收錄董事長、 五月天、四分衛、夾子等新興地下樂團的創作,開創新階段的獨立唱片公司出版模式。隔年五月天便被滾石簽下,成為新世代最喜愛的台灣流行音樂樂團,媒體稱為「樂團世代」的到來。除此之外,張惠妹以原住民身分受到矚目與肯定,在唱片業衰退之際,異軍突起。

    • 而日本流行音樂也隨著解嚴後開放日劇與日本流行音樂再度進入台灣市場,更為台灣樂壇注入新的流行元素。此時香港的流行樂也跟著港劇的風行來到台灣,當時的四大天王與很多香港重量級歌手也把台灣當作重要市場。

    • 1989年台灣流行樂的排行榜金曲龍虎榜開播,開啟台灣流行音樂的新紀元。

  • 1990年代至今

    • 1990年代,受到音樂產業全球化的洗禮,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帶進併購風,飛碟走入歷史,本土的大型唱片公司則獨剩滾石及其衍生出的真言社和魔岩。創作音樂進入樂團世代與獨立音樂的發展新階段。萬芳、劉若英、許茹芸、蘇慧倫、李玟、動力火車等。新加坡與東南亞歌手在此時期也開始大量進入台灣的流行音樂,如孫燕姿、無印良品、李心潔與梁靜茹等。

    • 創作歌手伍佰在第一張專輯未成功後, 1992 1994 間與其樂團China Blue隱入台北地下pub圈,創造出「星期五、伍佰元、聽伍佰」的現場演唱文化,連文化界人士都蔚為風潮。除伍佰外,在 19942001間,陸續發行了張震嶽、順子、楊乃文、陳綺貞、糯米團等性格鮮明的、音樂傑出的非主流音樂,是1990年代後期台灣創作音樂重要的一頁歷史。

    • 2000年代,隨著韓劇與韓國流行音樂開始大量進入台灣,也在台灣樂壇掀起新的音樂浪潮,韓團注重團體的歌舞表演與台灣傳統以個人或樂團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也再為台灣樂壇帶入嶄新的元素。

    • 全球化時期:隨著全球化的影響,多元音樂風格的發展開始呈現台灣流行音樂融合了更多西方音樂元素(如搖滾、R&B、嘻哈等),並且出現了如五百、周杰倫、五月天等國際知名的音樂人,台灣流行音樂不斷創新求變,並影響中國與東南亞流行樂的風格與走向。周杰倫融合西文化音樂,及文學性歌詞,成為當今流行樂壇重要的風潮。而日本偶像夯團AKB48的台北分團Team TP也開始正式成立。此時也開始有人嘗試將國台語合在同一首對唱歌曲的挑戰,也獲致成功與回響。而中國跟東南亞是受台灣流行樂曲影響最深的國家與地區。

台灣流行音樂的特色

  • 多元的語言: 台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多種語言的歌曲,豐富了台灣音樂的文化內涵。

  • 獨特的音樂風格: 台灣音樂融合了傳統元素和現代流行音樂,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 社會議題的關懷: 許多台灣音樂人透過歌曲表達對社會議題的關懷,具有強烈的社會意識。

  • 影視音樂的結合: 台灣的偶像劇和電影常常帶動了許多流行歌曲的傳唱。

Reference

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

Google Gemini

Microsoft Copilot

Multi-Lingual Wikipedi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