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7月21日 星期日

美系小神盾艦(US Aegis Small Destroyers or Frigates)-2024

 

image source: Lockheed Martin

美系小神盾

一般指搭配神盾作戰系統,又具備反飛彈能力比巡洋艦與大型驅逐艦噸位較小的小型作戰艦艇,如小型驅逐艦或巡防艦,不過主要功能不是防空,而是反潛、通用型的艦艇,但也有專司防空用的小型作戰艦艇。

西班牙

巴贊級巡防艦

巴贊級巡防艦的建造旨在提升西班牙海軍的防空能力。1980年代的福克蘭戰爭醒了歐洲各國缺乏防空能力的艦隻在戰爭中只會處於被動位置,不利於制海權的掌握。因此,各國開始關注下一代主力艦隻的對空防禦能力。最終西班牙海軍之中出現了現今的「巴贊級巡防艦」。強大的區域對空防禦系統確保艦隊在缺乏陸基支援的遠洋作時具有相當的自衛能力,有助於鞏固和快速擴大制海權。

另一個目的沿於後冷戰時代歐洲各國開始發展相對獨立的海軍。而蘇聯解體及歐洲科技在1980年代的快速發展,歐洲各國趨向更加獨立的軍事發展以減少北約對自身的制約,所以,這些國家多半在新一代主力艦的設計上加入更強大的能力與實施獨立於美軍的作戰能力。與此同時,大規模戰爭的主要方式改為攻擊外國陸上目標和陸上戰爭。海軍成為了確保西班牙等非核武擁有國的常規威懾能力與軍隊作戰能力的最重要平台。因此,巴贊級可額外搭載約40名特種部隊,提升西班牙向海外快速投放武力的能力。

另外,後冷戰時代的主要作戰要求亦有所改變,由在海上對抗蘇聯龐大的水面及水下艦隊,改為打擊如海盜、走私毒品和恐怖分子等非傳統目標。所以,巴贊級具備多種近程防禦系統,以擊退這些目標。


波尼法斯級巡防艦

F110 級軍艦,也稱為尼法斯級,是西班牙海軍正在建造的一款多用途、反潛、配備盾戰鬥系統的大型巡防艦。該項目由西班牙國防部和國有公司納凡提聯合開發。首艦(尼法斯號 (F-111))的建造始於 2022 4 月,預計將在 2025 年左右開始交付西班牙海軍

Flag Counter

澳洲

荷巴特級

1992年澳洲部隊構成審查作業中,提出了取代3艘伯斯級驅逐艦以及大部分阿得雷德級巡防艦的計劃。最初的計劃是是增建六艘紐澳軍團級巡防艦以應對防空威脅的需求。但其後發現紐澳軍團級設計過小,無法安裝所需的設備和武器。澳大利亞皇家軍在1999年改以升級至阿得雷德級來填補伯斯級退役而出現的防空能力缺口。該升級只是作為一個臨時措施,它們仍會在2010年代中期時退役。2000年,澳大利亞國防軍正式啟動替換三艘伯斯級驅逐艦的計劃。購置防空用途的驅逐艦最初被命名為SEA1400項目,後來被重新命名為SEA4000項目。

飛彈驅逐艦的職責是為海軍編隊提供艦隊防空能力,同時具備一定對陸和對海作戰的能力。為此,新設計的驅逐艦須要裝配有對艦飛彈、用於對陸上單位進行火力支援的火炮、聲納系統反潛系統、魚雷武備、和艦載直升機用來執行監視等其他任務。

杭特級巡防艦

杭特級巡防艦,代號SEA 5000,是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為替換紐澳軍團級巡防艦的新型巡防艦,設計母型為英國皇家海軍的26型巡防艦,並計畫搭載美系神盾戰鬥系統。建造計劃在2009年首次提出,首艦於2022年於阿得雷德開始建造,計劃建造6艘,於2030年代開始交付澳洲皇家海軍,並取代從1996年就開始服役的8紐澳軍團級巡防艦。


挪威

南森級巡防艦

南森級巡防艦(Fridtjof Nansen-class frigate) 是歐洲第二種使用美系神盾系統的巡防艦。雖然裝備了四面固定的SPY-1F被動電子掃描列陣對空搜索雷達(PESA),但南森級並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南森級由西班牙IZAR集團承造,首艦南森號於20064月開始服役於挪威皇家海軍,共計建造5艘,用以汰換挪威皇家海軍原有的奧斯陸級巡防艦與星座級巡防艦(Constellation-class frigate),項目代號為FFG(X),為美國海軍建造中的飛彈巡防艦。由於先前開發的濱海戰鬥艦主要設計為冷戰結束後的多用途快速近岸作戰支援,但美國海軍對戰力的需求逐漸重回艦隊對抗,而為艦隊設計的派里級巡防艦卻已經全數退役,為解決濱海戰鬥艦正規戰力不足而展開的計劃。此前美國在一系列先進艦艇中引入太多新技術,導致進度不順,此艦種將會專注於現有技術加強控制生產成本。在2020430日,美國海軍宣佈芬坎蒂尼集團得標,FFG(X)的設計將以歐洲多用途巡防艦為基礎。作戰系統為神盾「基線10」版本戰鬥系統,搭配雷神公司SPY-6(V)3相位陣列雷達。 艦名是以挪威著名的科學家暨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命名。


美國

星座級巡防艦

星座級巡防艦(Constellation-class frigate),代號為FFG(X),為美國海軍建造中的飛彈巡防艦。由於先前開發的濱海戰鬥艦主要設計為冷戰結束後的多用途快速近岸作戰支援,但美國海軍對戰力的需求逐漸重回艦隊對抗,而為艦隊設計的派里級巡防艦卻已經全數退役,為解決濱海戰鬥艦正規戰力不足而展開的計劃。此前美國在一系列先進艦艇中引入太多新技術,導致進度不順,此艦種將會專注於現有技術加強控制生產成本。在2020430日,美國海軍宣佈芬坎蒂尼集團得標,FFG(X)的設計將以歐洲多用途巡防艦為基礎。作戰系統為神盾「基線10」版本戰鬥系統,搭配雷神公司SPY-6(V)3相位陣列雷達。


加拿大

河流級驅逐艦

河流級驅逐艦,原為加拿大水面作戰艦(Canadian Surface Combatant)計劃,最初稱為單一水面作戰計劃(Single Class Surface Combatant Project)20111019日,加拿大政府公布國家造艦採購戰略(NSPS)計劃在2010年代斥資250億加幣(215億美元)為加拿大皇家海軍建造23艘新型水面作戰艦,其中15艘為取代易洛魁級驅逐艦和哈利法克斯級巡防艦的新型巡防艦,設計母型為英國皇家海軍的26型巡防艦,並計畫搭載神盾戰鬥系統,此計畫到首艦正式完成已經要到2030年了,足足比原規劃初期晚了二十年


台灣

震海計畫

202043日,海軍曾向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立法委員說明,因「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現階段由中科院執行的迅聯專案研發進度延遲,要展延一年,預定在2020年完成海上測評;成果若符合海軍作戰需求,才會辦理全案委製協議書簽署作業。而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建造案,執行進度僅2.58%。官員也表示,中科院執行的迅聯專案成果不如預期,為了不讓其影響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建造進度,海軍已備妥各項備案,除改以一般航巡防艦的標準來建造、待中科院完成並符合海軍需求再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之外,若中科院無法做出標準規格,不排除將直接向國外採購軍艦先進系統。

因震海計畫原定於2020年開工、2026年完成原型艦測評,實際進程已確定延宕。中華民國海軍官員認為這是受到中科院科研項目未達預期目標之拖累,為了解決計畫延宕之困局將啟動外購及國內自製的雙軌併行方式,20216月初發函邀請歐美5家廠商對震海計畫戰鬥系統提出相關規劃,預計採用「船體國造+戰系委外」的方式進行,期望在2026年完成預定進度。

20228月,原規劃建造4,500噸級的小神盾「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在預算金額新臺幣2454,900萬元、科目與執行期程不變下,將「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規劃為2,0002,500噸級「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因應海軍戰力空隙需求。而原4,500噸級巡防艦計劃擱置。

20245月,因應台海防衛,政府決議重啟計畫,目前規劃6000噸以上,至於艦載「主動相列雷達系統」將採用外購獲得,規劃為美商洛馬公司AN/SPY-7雷達系統,預計2025年合約設計丶2026年建造原型艦。

Reference

Google Gemini

Microsoft Copilot

Multi-Lingual Wikipedia

イージス艦事典

軍武狂人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