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年2月5日 星期日

恐龍(Dinosaur)-2023

 




image source:Internet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亞綱:

雙孔亞綱 Diapsida

下綱:

主龍形下綱 Archosauromorpha

演化支:

主龍型類 Archosauriformes

演化支:

鑲嵌踝類 Crurotarsi

演化支:

主龍類 Archosauria

演化支:

鳥蹠類 Avemetatarsalia

演化支:

鳥頸類主龍 Ornithodira

演化支:

恐龍形態類 Dinosauromorpha

演化支:

恐龍型類 Dinosauriformes

演化支:

龍群類 Dracohors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主要演化支

  •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鳥臀目 Ornithischia

Flag Counter

恐龍是恐龍總目(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雷龍、三觭龍、劍龍、暴龍、迅猛龍等),也是人類目前主要已知範圍內最家喻戶曉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生物史上在中生代發展最具優勢、最繁盛的脊椎動物,最早出現在2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在侏羅紀、白堊紀中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長達14千萬年之久,還比哺乳類長了幾千萬年,並跨入天空(翼龍與始祖鳥等)和海洋則發展了海洋爬蟲類(並不屬於恐龍,魚龍類、蛇頸龍類、楯齒龍類、滄龍類、幻龍類。)的領域。恐龍常被分為「非鳥恐龍」和「鳥型恐龍」兩類。所有非鳥恐龍、鳥型恐龍中的反鳥亞綱以及扇尾亞綱都在66百萬年前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史稱的恐龍大滅絕)中滅絕,僅剩下鳥型恐龍中的今鳥亞綱存活了下來,演化為鳥類而繁衍至今。 但如果未發生白堊紀隕石撞擊地球的大滅絕事件,或許今日哺乳類甚至人類都可能無法活躍於地表,而沒滅絕的恐龍也很有可能發展出智慧物種,但能不能演化出智慧文明就不確定了。

19世紀期,開始發現恐龍化石的時候,被認為是和蜥蜴相近的物種,當時的歐洲科學界恐龍為行動緩慢、遲鈍的冷血動物,所以當時歐洲人就把恐龍的拉丁文名稱取為「恐怖的蜥蜴」。進入19世紀的工業革命後期之後發現始祖鳥的化石,外形明明為鳥類,但骨架的結構卻和恐龍類的美頜龍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上有羽毛,而美頜龍爪子較大。到了1970年代,恐龍被證明是屬於主龍,而非蜥蜴所屬的鱗龍,加上美國西部內陸原本為域的地方中出土大量恐龍化石,讓全世界產生了一股研究恐龍的風潮,是為恐龍文藝復興。在1980年代,科學家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與鳥類之間必定存在某種關係,且可能有社會行為,但這個推測在當時缺乏化石證明,所以並未達成共識。至1990年代,古生物學家於中國和蒙古陸續發現包含中華龍鳥、尾羽龍、北票龍等有羽毛恐龍的化石證據,證明了恐龍就是現代鳥類的祖先。2000年以後,愈來愈多的「現代鳥類」和「鳥型恐龍」之間的過渡物種在全球各地陸續被發現,填補了原本化石證據上的空白,驗證了之前「恐龍是溫血動物且擁有高智商」的假設,古生物學家也主張恐龍和鳥類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到了2010年代,根據從鳥類基因出發的支序分類學的研究,鳥類從「恐龍的後代」被更進一步證明為是「現代唯一存活的恐龍類群」,在博物館、兒童讀物、科學刊物、科學節目或電影中的獸腳類恐龍也被更新為具有羽毛的形象。


恐龍種類一覽

蜥臀目

獸腳亞目

堅尾龍類

斑龍超科:皮亞尼茲基龍科、斑龍科、棘龍科
肉食龍類:頂棘龍屬、異特龍超科
虛骨龍類:美頜龍科、暴龍超科、手盜龍形類
包含棘龍、南方巨獸龍、暴龍、馬普龍、鯊齒龍

角鼻龍類

新角鼻龍類:角鼻龍科、阿貝力龍超科

蜥腳形亞目

早期蜥腳類

瓜巴龍科、板龍科、里奧哈龍科、大椎龍科、近蜥龍類

蜥腳下目

火山齒龍科、鯨龍科、馬門溪龍科、圖里亞龍類

新蜥腳類

梁龍超科:雷巴齊斯龍科、叉龍科、梁龍科

大鼻龍類:圓頂龍科、腕龍科、盤足龍科、泰坦巨龍類
大鼻龍類恐龍,包含圓頂龍、腕龍、長頸巨龍、盤足龍

鳥臀目

裝甲類

腿龍科、劍龍亞目、甲龍亞目

角足龍類

鳥腳亞目

薄板類、腱龍科、凹齒龍科、橡樹龍科
鴨嘴龍形類:禽龍科、鴨嘴龍超科
包含彎龍、龍、橡樹龍、龍、畸齒龍、腱龍

頭飾龍類

厚頭龍亞目、角龍亞目

Reference

Multi-Lingual Wikipedia

國家地理頻道

電影侏儸紀公園系列

恐龍視覺大圖鑑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