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波音空中巴士爭霸戰-軍用機(Boeing VS Airbus-Military Aircrafts)-2022

 

波音跟空中巴士的戰場已經從民航機進一步擴展到軍用機與軍用直升機,但波音由於併購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後得到不少暢銷軍用機的產品線,如F-15、F-18、AH-64等,而波音也曾提出X-32跟洛克希德馬丁X-35競逐1990年代美國新一代的聯合打擊戰鬥機(Joint Strike Fighter)計劃,加上波音畢竟還是已經開發過不少大型軍用機,而美國海空軍的軍用機需求量還是遠大於歐洲的北約盟國,整體上波音還是大幅度在軍用機領域領先空中巴士,而空中巴士比較具備優勢的是運輸機與加油機以及軍用直升機。由於歐洲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盟國並沒有任何國家自行開發過第五代戰鬥機,因此德法西三國目前決定直接開發第六代戰鬥機概念機FCAS,以期在未來的空戰世界仍然能保持空中優勢,不過這次英義沒加入德法西的行列,而是另開一款Tempest六代機與空中巴士打對臺,而合作夥伴也加入北歐的瑞典與亞洲的日本,算是日本另類的脫亞入歐。

Flag Counter

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

航廈(Airport Terminals & Airport Concourses)-2023

 


image source:Wikipedia

航廈(Airport TerminalAirport Concourse),是民航機場內的主要設施之一 主要提供搭機客轉換陸上交通工具搭乘空中交通工具的建築設施,方便旅客上下飛機以及轉運的建築。搭機旅買機票後需辦理報到、托運轉行李,並經過安全檢查崗位及證照查驗方能登機。多數國家的航廈都叫Terminal,但某些國家也把航廈叫Concourse,特別是美國的不少主要機場的航廈都以Concourse命名。

規模較小的機場通常只會有一個航廈,而規模較大的機場會隨著旅客量不斷增加而擴建多個航廈直到原來預留給機場發展的土地面積不足與或影響到周邊民用區域為主而不再擴建。乘客可經由走道、天橋、地下道或機場內的旅客捷運系統從航廈通往不同的登機大樓(例如丹佛國際機場),以容納較多旅客及處理更多航班。也有些機場會設置多個航廈,每個航廈都附設登機大樓(如紐約拉瓜地亞機場)多數大型機場的航廈設計相當樸實,但由於不少航廈在開發設計初期並無法全盤考到欸來整體旅客量增加量的長遠規劃,之後擴建時造成迂迴的連接通道,特別是不少民航業發展初期設立的國際級大都會大型機場的主要通病。

不過,自1990年代起倫敦斯坦斯特德機場及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啓用後,愈來愈多新建的機場開始運用現代手法去設計機場及於設計時考慮到方便乘客的使用,同時亦很注重功能上要方便搭機旅客往返市區、往返登機囗、航機停泊、建築裝備設施空間分佈及行李處理空間等。2000年代後新開發的新一代民航機場多數都採用現代化設計,一開始設計時建築師設計時就十分注重旅客的行動流線,把旅客轉換樓層的次數減至最少,務求讓旅客使用起來更方便、在短時間內處理龐大的客流及貨流時更具備效率,直接辦理登機及行李寄艙手續,乘客亦無需攜帶大型行李前往機場,方便省時。另外,有些航廈內部設有旅客捷運系統與航廈穿梭巴士,方便在短時間內運送大量乘客往返登機囗及行李提領處,令機場運作更高效率,同時方便乘客搭機或往返機場不同地點甚至市區。不少歐洲以及日本以及世界新一代的的大型民用機場甚至有高速鐵路、快速鐵路、捷運系統以及高速公路等接駁系統方便旅客往返市區與機場。

某些新一代的航廈在外觀設計上也會融入當地文化特色甚至防範天然災害(如颱風、地震等等)也有因為城市空間不足且陸地上已經沒有足夠空間可以發展的地方,部分機場甚至是填海造陸所興建而成填海造陸而成的機場最著名的就是日本的關西國際機場,而新一代的機場航廈設計也考量現代感與空氣動力學防止颱風侵害主結構,甚至有不少具備防震設計的大型機場,關西機場因為建在海床上會有沉降問題,所以還設計了可以加鐵板增加航廈主建物高度的設計。

近年來低成本航空(LLC)興起,有些機場設有專屬低成本客運樓,內裝和設施較為簡單樸實,且通常不設空橋及貴賓室,藉此降低機場營運成本,向旅客徵收較的稅費或大幅度限制旅客行李重量,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也可隨著降低。

Flag Counter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世界兩棲突擊艦(World Amphibious Assault Ships)-2022



image source:Internet & Wikipedia


兩棲突擊艦主流目前主要分為三種:

LHD - Landing Helicopter Dock(Amphibious Assault Ship,Multi-purpose)多用途兩棲突擊艦
LHD
擁有比LHA大的船塢空間以容納較多的登陸艇或氣墊船,較注重水陸兩棲的登陸作戰能力,而有別於主要以利用空中武力支援與運輸能力來搶灘登陸的LHA。通常也擁有大型直通式甲板可以操作直昇機而少數也搭載短場垂直起降(SVTOL)戰機。
LHA - Landing Helicopter Assault(Amphibious Assault Ship,General Purpose)
通用兩棲突擊艦
擁有可供直昇機起降的大型甲板,與容納與維修直昇機的機庫之大型兩棲突擊艦,也可配備短場垂直起降(SVTOL)戰機,從事輕中型航空母艦的任務。通常擁有比LHD小的船塢或不配備可操作氣墊船或登陸艇的船塢。
LPH - Landing Platform Helicopter(Amphibious Assault Ship,Helicopter)
直升機突擊艦
專門用於登陸搶灘的直昇機母艦,與反潛用直昇機母艦的差別在於LPH有比較大的飛行甲板,可允許多架直昇機同時起降以利搶灘任務的進行。


另有兩種比較不常用的類別:

突擊航空母艦Commando carrier

英國發明,將航空母艦改裝成可支援兩棲作戰的型式。

戰略投射艦Strategic Projection Ship

西班牙發明,融合了輕型航空母艦、船塢登陸艦、直升機航空母艦等功能的多用途軍艦。

Flag Counter

2022年10月9日 星期日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MLB)-2022

 


image source:Internet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MLB),通稱美國職棒大聯盟,簡稱美國職棒或大聯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水準的職業棒球賽事,目前29支來自美國各地的球隊以及1支加拿大的球隊組成。

美國職棒大聯盟由1876年成立的國家聯盟與1901年成立的美國聯盟所組成,在1903年時兩個聯盟達成協議,正式承認彼此在美國職業棒球的對等地位並共同成立大聯盟。2000年兩者進一步合併且撤除各自的行政單位,由雙方認定的大聯盟主席負責統一管理。

美國聯盟在1973年實行指定打擊制度,而國家聯盟則保持投手打擊制度至2021年(除2020年時因應武漢肺炎病毒疫情造成賽季縮短而短期採取指定打擊制度),2022才開始全面實施指定打擊制度。大聯盟下有各級美國職業棒球小聯盟(Minor League Baseball/MiLB),簡稱小聯盟。

大聯盟的高薪和高度競爭吸引全世界棒球好手的參與。除了各球團原本在拉丁美洲地區的人才庫以外,棒球運動興盛的東亞地區也成為大聯盟各隊球探注目焦點。日本和美國職業棒球聯盟交流已行之有年,常舉辦交流賽。日本棒球機構為了保護日本職棒球團的利益,與大聯盟協商出「入札制度」。與日本球團有合約的球員如果想要到大聯盟發展,大聯盟球隊必須補償原日本球團一筆轉隊費,即「入札金」。以此制度跳槽至大聯盟的日本球員已近20人。南韓和台灣職棒球團尚未有類似制度,大聯盟僅能和未有合約在身的自由球員簽約。台灣學生棒球聯盟另有規定高中學生未畢業不得與大聯盟簽約。大聯盟的外籍選手仍以拉丁美洲為主,但東亞的棒球選手近年來已開始在大聯盟發光發熱,如台灣的陳金鋒、王建民、郭泓志、倪福德、李振昌、曹錦輝、陳偉殷、林哲瑄、羅嘉仁、王維中、林子偉等。大聯盟亦不定期到東亞舉辦熱身賽(2010年台灣)或季賽開幕戰(於東京巨蛋:2008年奧克蘭運動家出戰波士頓紅襪,2012年奧克蘭運動家出戰西雅圖水手,2013年於澳大利亞雪梨板球場:洛杉磯道奇出戰亞利桑那響尾蛇)。

Flag Counter

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美國兩棲突擊艦發展(Development of U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s)-2022

 


image source:Internet

近代的兩棲突擊艦概念起始於二戰日本陸軍的丙型特殊船登陸艦。二戰後英國發展了突擊航空母艦,後來美國也改裝專門搭載直升機用的全通甲板的護衛航空母艦。用於敵方沿海地區進行兩棲作戰時,在戰線後方提供空中與水面支援的軍艦。但就跟航空母艦一樣,最原始設計建造的不是美國,最後都由美國進一步運用並發揚光大。

這種軍艦由過去是直升機航空母艦發展而來的,但是大部分也結合了船塢登陸艦的井圍甲板設計,可裝載登陸艇、氣墊登陸艇、兩棲車輛,甚至垂直起降型戰鬥機。且相較於多數航空母艦,不少兩棲突擊艦可擁有更密集的自身防護武器,需要更多的其他軍艦護衛保護。由於兩棲突擊艦是現代軍艦中大小與排水量通常僅次於航空母艦,因此對於未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或是在沒有配置航空母艦的艦隊中,兩棲突擊艦往往會成為艦隊旗艦,具有軍事指揮中心作用。

由於第二次中東戰爭開啟了直昇機運用在兩棲作戰上的濫觴,美軍發現由護衛型航空母艦改裝而來的兩棲攻擊艦不便於戰場使用,於是建造了專為操作大型直升機而設計的的硫磺島級兩棲突擊艦。隨後開發的塔拉瓦級通用兩棲突擊艦,加入了船塢登陸艦的井圍甲板設計,改裝後的塔拉瓦級將垂直起降戰鬥機也納入了兩棲突擊艦的編制並提供兩棲作戰的掩護和支援作用。美國海軍是目前全球擁有最多兩棲突擊艦的單位,而兩棲突擊艦的發展歷史也最為完整。

由於兩棲突擊艦發展自直升機航空母艦,因此其繼承了航空母艦的特點,比如擁有直通式甲板,可以起降數量較多的直升機或垂直起降戰鬥機。兩棲突擊艦大多數配備有井圍甲板,可以停放登陸艇,藉此可以同時發動空中和水上的登陸行動,不過其比較注重空中的力量,與同屬兩棲戰艦的船塢登陸艦功能相同但性質相反。兩棲突擊艦以空中武力為主、水面武力為輔(垂直起降戰鬥機與攻擊直昇機掃蕩突擊,掩護水面載具與運輸直升機登陸),而船塢登陸艦則以水面投射力量為主,空中武力為輔(掃蕩突擊與登陸主要依靠水面載具自身,攻擊直昇機與運輸直昇機相對較少)

美國兩棲艦艇搭依據任務編組的不同的配備有遠征打擊群(Expeditionary Strike Group)與兩棲備戰群(Amphibious Ready Group)兩種艦隊與部隊編組。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