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指一個經濟體中有效運用資金與勞力從事生產經濟物品的各種行業。經濟學上,習慣上常把產業分門別類。一般而言,目前產業主要採費舍爾的三級產業分類法(五級產業分類法也源自於此),分別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目前也延伸出第四產業、第五產業和第六產業。
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與該國的經濟密切相關。石油與能源、金融和觀光為目前全球前三大經濟規模的產業。資訊產業成長速度也相當快,物流業也是歷久不衰的行業。
在工業革命前,人類經濟產業以第一級產業為主,主要為農業、畜牧業、漁業與林業等等。
在工業革命後,第二產業大量出現,各種製造業利用機器生產,取代以往家庭手工業式的生產,生產力大大提高。第二產業所佔經濟份額日漸加重,取代第一產業的主導地位,也帶領人類的生活水準迅速提升。在國家發展的層面上,每個已開發國家也必經這個階段,稱為工業化,著名例子有英國工業革命與日本的明治維新。
進入二十世紀,在已開發國家的大量資金及勞力流入第三產業,第二產業主導的經濟時代也日漸離人類生活遠去。
第四產業於千禧年以後開始出現,只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在分類的探討方面,也有人將非市場經濟成分的公共服務納入第四產業,主要是政府負責公共事業以及資訊產業。
第五產業最初由一位丹麥的未來學家沃爾夫·倫森提出,他指「人類在經歷狩獵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資訊社會之後,將進入一個以專注於夢想、歷險、精神、及情感生活為特徵的夢想社會,人們消費的注意力將主要轉移到精神需要。
目前世界多數的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多以服務業為最高產值的產業,工業產值其次,僅有少部分例外。而法國雖為七大共業國國之一,其農業產值在2017年所佔比例卻高達16.8%,算是一個特例。